深度报道|中共外宣在台湾之八:主流媒体的亲中之路,以及网路上“大解放”

2020年12月12日清晨零点,中天新闻台从有线电视52频道下架,但它随即转向新战场。在频道直播的最后时刻,主持人不停提醒观众“按赞、分享、打开小铃铛“,开启了在YouTube上“24小时不断电直播“时代。

半年后,《数位时代》报道截至2021年5月,中天电视YouTube频道订阅人数达249万,是所有新闻台YouTube频道中订阅数之最,累积的观众赞助金额也是全台最高。报道总结了中天为新战场做出的三大转变:主播变网红、新闻娱乐化、经营会员经济。

时至今日,中天表现依旧亮眼。根据YouTube流量统计网站“PlayBoard”2025年2月的数据,在台湾的新闻类频道之中,中天新闻的总观看数最高,其次依序为TVBS新闻、东森新闻、中天电视,以及TVBS的政论节目“新闻大白话“。

根据YouTube流量统计网站2025年2月的数据,在台湾的新闻类频道之中,中天新闻的总观看数最高。  PlayBoard网站截图
- 根据YouTube流量统计网站2025年2月的数据,在台湾的新闻类频道之中,中天新闻的总观看数最高。 (PlayBoard网站截图)

换照未过,中天电视不得不由频道转向网路,但这也提供了一个主流新闻台转型网媒经营的案例,包括疑似中共外宣的资讯,如何在转型之间渗入、发送和传播。

但在讨论“网路中天“之前,需要先探讨中天所属的“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如何在制播中国新闻时,为了商业利益踩进了新闻伦理的灰色地带。更重要的是,中天不是特例,同时代台湾的主流平面、电视媒体集团,大部分都有“与中国妥协“的一段历史,差别仅在于“寻租“的形式不同。

从“余中时“到“蔡旺中”

中时媒体集团的核心事业《中国时报》由具国民党中常委身份的余纪忠于1950年创办,之后陆续成立《工商时报》、《中时电子报》等。2002年,经营者将中天电视纳入旗下,2006年买下中国电视公司,成为同时拥有报业、有线电视、无线电视的跨媒体集团。2008年,余纪忠家族出售集团,最终由食品商人蔡衍明买下,入主经营。

蔡衍明接手中时媒体集团后,改名旺旺中时媒体集团(简称旺中),他提出“唱旺台湾、旺旺中国人”为媒体经营目标,期勉旺旺媒体人以增进两岸和谐、构筑民间沟通桥梁自许,共同构建出全球华人世界的最大媒体平台。

蔡衍明还未接手媒体前,言谈就带有浓厚的亲中色彩,出掌媒体集团后,一来让媒体界及传播学者担心形成新闻垄断与媒体集中化,更质疑蔡衍明在中国的政商关系可能会让中国政府控制台湾媒体。正在外界质疑不断时,蔡衍明接连在两岸事务上传出争议言行。2009年,台湾《天下》杂志一篇报道,揭露蔡衍明买下旺中集团后,曾经向时任国台办主任王毅报告自己买下了中时。

2012年,蔡衍明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发表“六四天安门事件并没有死那么多人“、“期待统一“等言论,引民运人士不满,发起“拒绝中时运动“,蔡衍明则驳斥《华邮》报导“断章取义“;同年,多个民间团体发起“反媒体垄断运动“,提出“拒看与拒买旺中集团媒体“。

蔡衍明对两岸关系的主张,明显贯注到集团内的中天电视台。2018年台湾地方选举期间,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接到多起针对中天与TVBS的检举,认为他们制播选举新闻内容偏颇、失衡。根据NCC统计,中天新闻台在六年执照效期内,违规共25件,集中在2018年至2020年间,其中以“违反事实查证“件数最多。

中天来宾要先签署“无色觉醒十大主张”

在中天多次违规纪录中,政论节目“大政治大爆卦“被NCC重罚100万,当时创下裁罚单一个案最高金额。该节目在2019年3月播出“大陆不买了,柚农陈大哥:文旦丢在水库超过200万吨“标题,经审议认为违反事实查证原则,损害公共利益。

“大政治大爆卦”在2020年中天换照大限之前已停播,但节目中常出现的"无色觉醒十大主张“令人印象深刻,也让人看到蔡衍明如何将他对两岸关系的观点与主张,注入政论节目。 AFCL采访了两位当时在中天任职的员工,以A、B代称。

员工A告诉我们,大约在2018年5月开始,蔡衍明要求政论节目来宾需要签署“无色觉醒十大主张“,该主张第一条便是“认同两岸一家亲,同根同源,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A说,从那时开始,节目就越来越难约到愿意上通告的来宾,因为过去即使是与中天立场相近的国民党民代,也会“选脚本“来避免过度偏激的言论,当蔡衍明要求来宾“表忠“,便踩到了许多来宾的底线。

现今在中天及对岸政论颇受欢迎的赖岳谦,当时率先在节目上公开签署十大主张,但A告诉我们,其实来宾私下签署就可以继续上节目。从此之后,节目敲定来宾的标准,也从原本的看收视率高低,变为他是否愿签署”十大主张”。

另一个蔡衍明显著干预节目内容的是撤换脚本,A回想过去在节目即将播出前,编辑台有时便会收到来电,要求将原先预定播出的内容改为与中国外宣相近内容,电话的另一头便是蔡衍明。

至于中国官方有没有直接伸手干预中天营运,员工A与B都认为没有,原因并不是中天内部有防火墙,而是“蔡衍明就已经是亲中的存在“。

对于台湾媒体揭露,有中国官媒记者直接在台湾电视台政论节目录制现场“盯场“,这指的是中天吗? A与B都表示,他们已经离开政论节目圈多年,虽不知道实情,但认为机率不高,因为“老板(蔡衍明)就会审了,不用盯!"

分众传播,政治挂帅

2020年,中天新闻台申请换发卫星广播频道执照执照,NCC认为该台有多次违规、内控机制失灵,以及持有人介入新闻制播等问题,决议不予换照。中天新闻台从当年12月12日退出有线电视频道,转向经营网路频道。

网路上的中天电视以开启了多个“精选频道“,以不同主题经营分众。2025年3月我们检视了中天电视的主站,它有21个精选频道,其中订阅数超过200万的有“中天新闻“,超过100万的有“全球大视野“、“头条开讲“和”我爱猫大“,50到100万的有“新闻龙卷风“、“大新闻大爆卦“、“我爱小明星大跟班“、“娱乐频道“。盘点一轮后可以发现,除了两个娱乐和一个宠物频道外,政治和时事,仍然是中天电视台的主战场。前一篇专题报导提到的“中天亚洲台“,它的订阅数则接近5万。

转战网路的中天电视不再受广电相关法律管辖,也不再有换发执照的顾虑。节目内容因而尺度大开:有主播跳螃蟹舞、直播吃火锅,资深主播周玉琴也因角色扮演而人气大涨。另一名女主播张卉林则变身“辫子妹”,以设定议题,市区街访的风格逐渐发展成网路媒体品牌,不仅在中天频道播放,也常登上隶属同集团《中时新闻网》报道。有时也被中国官媒引述。

例如香港《中通社》2024年8月报道台湾某高中发放“青年服勤同意书“,称“台媒『辫子妹街访』“在街上采访高中生,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不会签,并喊赖清德的儿子抓回来打仗。 “辫子妹”的街访内容,也经常被剪成短视频,搬运到在抖音拥有2千多万粉丝的"台海时刻“上,这是海峡卫视《今日海峡》的官方抖音号。

中天电视也邀约名嘴、网红开节目相互拉抬,包括网路声量相当高的前立委郭正亮、蔡正元就经常现身中天政论节目。以政治评论走红网路的“柳杰克“、“历史哥“等人,也名列“中天朋友圈“主持人,“中天朋友圈“也是中天电视在网路上经营的分众频道之一,集结“志同道合“好友的作品。

台媒抢食中国大饼

台湾媒体自1990年8月起派出记者赴中国驻点采访,相对的台湾在2000年有条件开放中国媒体到台湾驻点。两岸新闻交流大门打开后,除了一般新闻采访外,希望借着新闻交流进攻中国市场的台湾媒体当然不只旺旺中时集团,当时主流的电视、平面媒体集团都有所布局,甚至以新闻报道的编审权力换取经济利益,也就是学界称为“媒体寻租“的腐败行为。

在平面媒体集团,与旺中集团并列主流媒体的联合报系,从2006年4月起获得中国国台办“特批“,能够在中国印报、发行。即使不能公开发售,并限制台湾等特定身份者才能订阅,但这样的落地条件仍然引发竞争对手旺中集团撰文批评“对岸量身订作规定,唯一特权让同业称奇“。

“台湾媒体对大陆有经济需求,大陆政府对台湾媒体则是政治需求大于商业。”台湾东森新闻主播吴宇舒2011年在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的硕士论文《大陆专题性新闻节目的产制分析》中,一语道破两岸媒体合作中“各取所需“的面向。

以中国新闻在台湾媒体如何产制为研究主题的不只吴宇舒,曾任职三立电视的杨琇晶2014年也发表硕士论文《台湾媒体的中国因素—香港经验参照》。综合吴、杨两位的论文,都提到了制作中国大陆相关节目的电视台以中天、东森、TVBS为最大宗,甚至有“新三台“之称(“老三台“指在台湾最早创办的三家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

两人的论文共访问了数十位记者、媒体主管、政论名嘴等业界人士,分享不少两岸媒体合作的内幕,也道出合作关系中的不平等之处。

吴宇舒揭露,东森是最早着眼大陆市场的台湾电视台。2000年开始于北京上海驻点采访,2001年起积极与央视合作制播新闻与节目,2002年开播东森亚洲卫视,率先落地港澳。中天由旺旺集团接手之后,循着东森模式西进,TVBS也开始寻求两岸媒体合作,显然拓展大陆市场已是台湾有线电视台的趋势。

吴宇舒以东森新闻台“哈啰中国“节目为个案,分析大陆专题性新闻节目的产制。她指出这类节目以商业趋势、美食等题材为主,避谈政治,收视表现并没有很好,是节目带来的大陆业务收益,延长了节目寿命;也因此,团队多少需要帮忙公司拉拢大陆关系,有时可让采访任务更容易达成,但也有些必定提及的题材,限制了记者制作的自由。

杨琇晶的论文提到2013年“我是歌手“现象,台湾的东森、中天、TVBS新闻台以新闻之名却做转播娱乐节目之实,在总决赛当天大篇幅报道,甚至直播。据报道,当时在野的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评论,用新闻强力放送中国知名歌唱节目,是中国在文攻武吓激起对立后,改采媒体信息潜移默化方式来“入岛、入户、入脑“。

杨琇晶指出,中国大陆影视节目向外输出更具侵略性,把出售给台湾的版权费压到最低,例如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以每集10万新台币卖给TVBS,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同样一集10万元卖给东森,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2″也以10万元版权价格卖给中天。“(台湾)电视台要盈利之下的最佳选择间接也消弭了台湾本土文化⋯⋯舞台上两岸一家亲,中共以市场扩张达成统战目的。”

杨琇晶在论文中特别提出了台湾“媒体寻租(媒体寻租)“的现象严重,她说,而有这种情况的不只是公众印象里“倾中“的媒体,也包括“亲绿“的电视台。

媒体寻租,另一种自我审查的动机

何谓“媒体寻租“?杨琇晶的论文说明,媒体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也掌握了议题设定和舆论导向的权力。但是当这种作为公权力的舆论设定权力,被媒体从业者转换为能换取广告费、或任何能获得利益的行为时,就导致了媒体寻租现象。

“媒体寻租”的概念能够说明另一种对中国新闻自我审查的动机。她举出的例子是在台湾被视为本土意识浓厚、立场较反中的民视与三立,如何以紧缩自身的言论空间以换取其它产品得以在中国市场发行。

2006年起,民视的戏剧成功“登陆“,隔年三立电视的戏剧也获准在中国播出,激起本土戏剧进军中国市场之争,两家竞争者也为此付出不少“代价“。杨琇晶观察两家亲绿电视台在2010年至2014年间的转变,其中三立电视台在2011年把偶像剧改名为“华剧“(编按:以避免称”‘台’剧”),2012年总统大选落幕后,三立新闻超过十年的政论节目《大话新闻》无预警停播,外界盛传是因为北京因素。

杨琇晶并注意到,绿媒逐渐将其新闻言论主动回避中共敏感议题,尤其是三立新闻在2010年至2014年间,对“六四事件“的报导方式明显转变。她访问的三立电视台员工坦言,在2014年发生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学运期间,高层曾经下令,新闻必须要避开中共禁忌议题:六四、法轮功和疆独、台独议题。

杨琇晶的研究发现。“除了北京对台湾媒体介入的种种手段外,值得注意的更是台湾媒体已开始从被动到主动,积极想方设法靠拢中共。以往是中国官方想尽办法置入台湾媒体,现在台湾媒体在中国广大市场诱因下,主动敞开双臂、规避台湾法令以纳来自中国的置入与广告利益。“

根据自由之家的《2022年北京全球媒体影响力报告》,中国官媒在台湾传播内容的主要途径似乎有所拓展,包括业配广告、联合制作、内容共享协议、产出亲中内容的台湾媒体,以及透过招待记者公费参访、网红培训来培养对中国友好的声音。

在“产出亲中内容的台湾媒体“部分,自由之家的报告点名了蔡衍明的旺中集团,以及在2015年至2016年透过投资公司买下TVBS逾半数股份的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但报告认为,“TVBS受北京的影响不如旺中集团严重。 "

红色政论

当台湾媒体机构争相发展与中国的政商关系,以此换取利益时,中共的外宣之手就不会只伸进中天电视台的政论节目。

2020年5月,台湾媒体报道,中国官媒《海峡卫视》未获准到台湾驻点采访,却聘用台湾人担任驻台记者,其节目《今日海峡》还在台租用摄影棚连线。

同年7月又爆出,《东南卫视》在台湾设置“台北演播室“(摄影棚),其驻台记者参与录制政论节目《海峡新干线》。当时陆委会、文化部、移民署讨论后,认定《东南卫视》2名驻点记者艾珂竹和卢蔷从事与采访目的不符的活动,废止记者证和入境许可,并限期离境。

连续爆发两起中国媒体在台录节目的争议事件后,时任陆委会副主委兼发言人邱垂正曾,“目前还在持续研议有关大陆媒体与台湾相关人士、传播公司及电视公司的合作行为是否合法。"

2024年6月,《自由时报》报道,中国《新华社》驻台记者高度参与台湾某电视台所制播的政论节目,甚至直接在摄影棚“盯梢“以确认节目有达到国台办要求。报导引起广大关注,被指涉的电视台与主持人喊冤,台湾的NCC、国安局、陆委会等相关单位各说各话,中国国台办则批“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争议延烧两周后,陆委会完成行政调查,但“鉴于行政调查之局限性“,将提供资讯由检调续处。

另一方面,《东南卫视》记者遭废证离境后,台北演播室就此停摆吗? AFCL在持续追踪福建网媒在网路平台的运作时发现,《东南卫视》旗下节目《海峡新干线》与《海峡卫视》的《今日海峡》仍保留与台湾名嘴连线的环节。

《东南卫视》与《海峡卫视》新闻节目仍保留与台湾名嘴连线的环节。YouTube网站截图
- 《东南卫视》与《海峡卫视》新闻节目仍保留与台湾名嘴连线的环节。 (YouTube网站截图)

《今日海峡》过去采取中国籍主持人先引言,台湾名嘴后评论的模式,双方同时在台北演播室中录制节目,因此驻台记者被判定行为不符采访目的。

但《海峡新干线》与《今日海峡》并未放弃在节目中以台湾人的嘴发表质疑台湾执政党的言论。

台湾时间2025年3月4日台积电宣布赴美投资一千亿美元,同一天,谢寒冰以台湾时事评论员的头衔登上《今日海峡》每晚9时的首播,与主持人在虚拟影棚中谈话,高谈台积电将变“美积电“是摆在眼前的事实。隔日台湾新党副主席李胜峰接力,同样在晚间9时的时段再批台积电赴美是美国弃台的先行策略。

两人使用相同背板,光影、人物画面布局与尺寸皆为固定,可见有一套固定的录制方式,而非个别与来宾在不同地点进行连线。但这背后是否有台湾媒体集团协助运作,又是否有台湾代理人协助中国官媒连线台湾?

AFCL就这个问题询问陆委会,陆委会回覆表示:“透过预录连线方式于陆方节目发表谈话内容,该等行为是否违反两岸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仍需视个案具体情形及相关事证,了解该等国人与陆媒之合作模式,以及有无受到中共指示、指挥、资助从事相关行为等情况后,再进行综合判断。 “陆委会也呼吁“国人不应配合中共对台进行统战宣传或附和中共对台的政治立场,发表伤害国家尊严、不符事实的言论。”

《海峡新干线》与《今日海峡》在节目中以台湾评论员的嘴质疑台湾执政党。YouTube网站截图
- 《海峡新干线》与《今日海峡》在节目中以台湾评论员的嘴质疑台湾执政党。 (YouTube网站截图)

“同声相应“的网路生态

AFCL曾发表专文揭露台湾网红在同一时段访问新疆的现象,其中一部影片里,制拍者是网红“寒国人“,影片主角是评论员赖岳谦,和他的妻子 — 中天主播周玉琴。一行人畅游新疆影片,除了呈现乌鲁木齐市区的繁荣外,也回击台湾或西方媒体称的“维族人遭强迫劳动“的说法不是事实。

这一部影片在中天电视、“赖岳谦官方“、“寒国人“等多个网路频道发送之外,也有中国媒体报道,或是转发赖岳谦游新疆的谈话内容。“网红新疆游”呈现的,是媒体和意见领袖尽管媒体属性不同,但在相同议题和意识型态的催化下,会以群聚或互相拉抬,甚至可能共享制作或宣传资源。

美国奥克兰大学(奥克兰大学)新闻系副教授苏巧宁指出,尽管单个帐号传播“网红新疆游“视频的影响力有限,但经过算法助推、主流媒体的放大,仍然会有影响舆论的作用。前文提到中天主播张卉林的“辫子妹街访“,也是另一个“放大效应“的例子。

一个我们注意的线索,来自我们前一篇提及,由福建《海峡卫视》制播的《宝岛,报到! 》节目,在2025年2月13日播出的《宝岛,报到! 》2月14日“中天朋友圈“《哏传媒》播出的节目上,两者背景非常相像,且都是由侯汉廷主持,还穿着同一件红色外套。

由福建《海峡卫视》制播的《宝岛,报到! 》节目与《哏传媒》播出的节目上,两者背景非常相像,且都是由侯汉廷主持,还穿着同一件红色外套。YouTube网站截图
- 由福建《海峡卫视》制播的《宝岛,报到! 》节目与《哏传媒》播出的节目上,两者背景非常相像,且都是由侯汉廷主持,还穿着同一件红色外套。 (YouTube网站截图)

过去知道《哏传媒》的人可能不多,但2025年初媒体人谢寒冰在《哏传媒》上爆料台湾企业家曹兴诚的私密照后,让这个影音频道备受关注。 《哏传媒》看似新频道,但频道创建者其实早有操作知名内容农场的经验。《中共外宣在台湾》下一篇,主角就是网路原生政论节目的典型代表:《哏传媒》。

“中共外宣在台湾”系列前七篇报道如下:

第一:台检以《反渗透法》诉大选假民调当事人,一审因何失利?

之二:林靖东和林献元背后的大外宣架构

第三:老牌本土报纸如何被浇灌出亲中叙事?

之四:海峡两岸的两家《导报》

之五:对台统战的操盘手“福建网络”

之六:管不管网路?那是个问题

之七:福建网络对台统战节目,Made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