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缺乏证据
作者:沈轲
一分钟完读
1月3日至4日,菲律宾和美国海军在南海争议海域举行联合军事行动,此举被中国外交部称为“以炫耀武力为目的的军事挑衅活动”。
1月5日,中央电视台旗下的新媒体“玉渊谭天”在微博发文,表示“独家获取消息”,菲律宾“示强不果” , 此次军事行动的规模比宣称的要小。并且称美国海军只实际派出一艘舰艇,此前公告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CVN-70)等并没有到场。
经核查,“玉渊谭天”的这些说法缺乏证据。美国和菲律宾官方发布的声明和影像资料表示,美军派出了计划中提到几艘军舰,美军也公布了官方视频显示“卡尔·文森”号参加军事行动的影片。而“玉渊谭天”提供的“独家消息”,则没有证据支持,其文中引述的“CNN菲律宾台记者”的所描述的情况,也与CNN菲律宾台的公开报道相矛盾。
深度分析
美国、菲律宾此次军事行动行动在南海争议海域进行,菲律宾和美国将其描述为“海上合作行动(maritime cooperative activity)”,中国官方媒体称之为“联合巡航”,也有不少国际媒体则将这次行动直接称为“军事演习(drill)”。
"玉渊谭天"1月5日发布在 新浪微博、网易等平台的文章 表示,其获得独家消息,称菲律宾"态度变了",这次行动的规模变小,并且美国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没有到场。但该文并未提及任何消息源,也未发布有关此次行动的任何图片、视频,只是用文字描述了这次"联合巡航"的规模:
“菲军之前放话称,参与这次任务的除了四艘菲军舰外,还有美军的“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CVN-70)、一艘巡洋舰和两艘导弹驱逐舰。
然而,实际参与的除了三艘菲舰艇外,美军到场的只有一艘“斯特雷特”号驱逐舰(DDG-104),且在距菲舰有一定距离的范围伴航。”
该媒体当天晚些发布在 央视网的同题文章则在先前版本的基础上有所更新,称这个"独家消息"来自"CNN菲律宾台的随军记者"的描述。
然而, "玉渊潭天"的说法并不正确。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找到,在行动的前一天,美国印太司令部发布 新闻稿,明确指出美国四艘军舰准备参与这次行动,除了斯特雷特号以外,还有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CVN-70)、基德号(USS Kidd,DDG-100)和普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 CG-59)。
新闻稿还列出了参与此次行动的三艘菲律宾舰艇,包括葛雷戈里奥·德尔·皮拉尔(BRP Gregorio del Pilar,PS-15)、拉蒙·阿尔卡拉斯号 (BRP Ramon Alcaraz,PS-16) 和南达沃号登陆平台船坞(BRP Davao del Sur,LD-602)。
并且,菲律宾武装部队在脸书上 发布了据称是行动当天的几段视频,其中一段显示了一架菲律宾直升机在卡尔文森号上降落,在画面右侧的控制塔上正写着"卡尔·文森"号的船体编号70。
一位美国太平洋舰队公共事务官员回复 AFCL,美国国防部的防卫视觉信息发布网站公布了这次行动中 美国和菲律宾将领在卡尔文森号上的合影。美国军方媒体 《防务新闻》也发布了据称是这次行动的画面,分别是从舰艇上和公众拍摄,画面中"卡尔·文森"号在海面上航行。然而,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并无法核实这些影像资料的准确拍摄地点。
对于"玉渊谭天"发布于央视网的文章中提及的"CNN菲律宾台记者"的描述,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检索了CNN菲律宾台(CNN Phillippines)对此次行动的报道,确实发现了该台3日发布的报道中,只提到了一艘美国军舰在当天出现,但该报道还明确提到,这次行动将于3-4日进行两天,美国将派出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4艘舰艇。行动结束后的,CNN菲律宾台也发布了 这次行动的视频,其中包括"卡尔·文森"号的画面。
因此,“玉渊谭天”在5日行动结束之后发文称“美国航母没到场”之说来源于CNN菲律宾台的说法,也没有依据。
自去年以来, 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爆发一系列冲突事件。菲律宾和美国于去年11月首次联合开展巡逻行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军事演习。
对于1月初进行的美菲第二次联合军事行动,中国 态度强硬,称之为"以炫耀武力为目的的军事挑衅活动",在行动前后,解放军南部战区在该争议海域中进行了对等的" 例行巡航",有护卫舰、驱逐舰跟随美、菲舰艇。然而,无论是中国官方的公告,还是官媒"玉渊谭天"的文章,都未能提供美国"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等未参加此次行动的证据。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 afcl@rfa.org 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 @asiafactcheckcn ;英文: @AFCL_eng 、 FB在这里 、 IG也别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