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长达数年的清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还在延续。近期,中国公布2023年经济数据,经济增速较疫情前放慢不少,但官方仍称中国经济总体情况“恢复向好”。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注意到,近几个月,中国官方媒体强化舆论引导,发布了不少描述中国经济情况良好、前景乐观的信息和观点,我们对其中两则信息进行了查核。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称2023年中国经济“表现良好”?
标签:误导
2024年2月1日, 新华社中文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1日在IMF总部举行的媒体圆桌会上告诉新华社记者:"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良好"。
然而,新华社华盛顿分社对此圆桌会报道的 英文原文中,格奥尔基耶娃并没有做过这样的表示,在英文报道中,她说的是"the Chinese economy performed in 2023 slightly above expectations."(中国经济在2023年表现略微高于预期),英文报道中,这句话比中文报道中多加了引号,表示是她说的话的直接引语。 而中文报道却将对这句引语的翻译为"中国经济增长良好",有误导的效果。
事实上,在最近的多次公开表态中,格奥尔基耶娃都对中国经济的评论多强调问题和挑战。她于1月15日在 CNBC的电视采访中说,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很困难的短期和长期的双重挑战, 称中国短期内需要修复在房地产、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问题,长期则需要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信心丧失等挑战。她并警告称,中国需要调整政策以制止经济增长的快速下滑,甚至需要"结构性的改革"。
二、2023 年中美贸易额“不降反增”?
标签:错误
2023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则对国际投资人吉姆·罗杰斯的对话体 采访报道,其中谈及2023年美国对华"脱钩"政策的有关问题时,环球时报记者提问:"美国今年以来在全球多方布局与中国'脱钩断链',但中美贸易额不降反增。您认为,美国主导的对华"脱钩断链"能成为现实吗?中国在哪些经济领域有突破口?"
罗杰斯的回答中并没有涉及中美贸易额增长还是下降的问题,但该记者提问中对2023年中美贸易额“不降反增”的描述,作为这篇报道的一部分,传播了错误的信息。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中国商务部公布的 历年对美货物进出口统计,2023年中美贸易总额降至6644亿美元,与2022年贸易总额(7594亿美元)相比,同比下降11.6%,其中,中国全年对美出口5002亿美元,同比下降13.1%;进口为1641亿美元,同比下降6.8%。
虽然该报道发布之时,距离2023年结束尚有一周多时间,但中国商务部的贸易数据每月发布当年累计数据,可以实时查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美进出口累计数据每月同比均下降10%以上。因此,环球时报记者所称“中美贸易额不降反增”是错误信息。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 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 @asiafactcheckcn;英文: @AFCL_eng、 FB在这里、 IG也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