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查核 | 美国发布王毅讲话时一连七个"听不清",是因为"挨训"了?

查核结果:误导

一分钟完读:

美国务卿布林肯日前访问中国,4月26日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见面。双方会谈刚结束时美国方面第一时间发布的逐字稿出现多个对王毅发言“听不清”(inaudible)的注解。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微博帐号“飞扬军事铁背心”发布了当天王毅谈话的视频,并附文称:“难怪美方一连七个‘听不清’,原来是挨训了呀”。意指中国在谈话时强烈指责布林肯或美国,因此美国发布的逐字稿故意隐去王毅的谈话。

经查核,所谓连续七个“听不清”的段落为王毅的开场发言,言谈中并无出现任何“训斥”的内容。在会谈结束一段时间后,美方再次更新逐字稿,几处一开始“听不清”的地方,都做了补充。

深度分析:

中国政治军事博主"飞扬军事铁背心"于4月27日发布的 帖文,获数千点赞、数百转发,将近200万追踪的账号"沈逸"及74万粉丝的"明德先生"等有影响力的用户也将此帖文进一步转传。

中国大V博主近期转传一则视频,称美方在布林肯王毅会谈后发布的逐字稿中使用七个"听不清",是因为"挨训"了。(微博截图)
中国大V博主近期转传一则视频,称美方在布林肯王毅会谈后发布的逐字稿中使用七个"听不清",是因为"挨训"了。(微博截图)

检视美国驻华大使馆于4月26日在微博上发布的布林肯与王毅对话逐字稿,第一段为王毅的谈话开头,整段逐字稿确实出现多达七次“听不清”的注解,和美国国务院第一版英文新闻稿用“inaudible”(无法听清)标示的位置相同。

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中文逐字稿及国务院的英文逐字稿中,出现连续七次"听不清"标注的为王毅开场时的第一段。(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美国国务院新闻稿截图)
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中文逐字稿及国务院的英文逐字稿中,出现连续七次"听不清"标注的为王毅开场时的第一段。(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美国国务院新闻稿截图)

但5月3日,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重新查看美国驻华使馆微博时,前述标注「听不清」的逐字稿已经删除,仅剩这场会议的 会谈纪要。结尾并附上提醒:"只有英文原稿方可视为权威资料来源"。

美国驻华使馆微博目前仅找得到当天的会谈纪要,原稿内容的链接皆已失效。(美国驻华使馆微博截图)
美国驻华使馆微博目前仅找得到当天的会谈纪要,原稿内容的链接皆已失效。(美国驻华使馆微博截图)

王毅谈话的原文是什么?

在会谈结束后一段时间,美国务院已经在网站上更新了翻译后的 逐字稿。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将国务院的逐字稿和台湾中天电视 现场转播中方英文口译的内容相比对,确认中方现场口译内容和国务院的英文逐字稿相吻合。

检视更新后的完整逐字稿中可以发现,原本被标注“听不清”的七个地方,都已经修正。一一对照修正后的逐字稿会发现,王毅当时谈的欢迎布林肯来访,以及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中美关系,并没有出现如传言所说“训话”的部分。

更新的英文逐字稿如下,(加黑、下划线的词组为原逐字稿七个“听不清”的部分):

"Mr. Secretary of State, welcome back to Chinaafter ten months. In the past period of time, the China-U.S. relationship has gone through ups and downs and twists and turns. After the guidance and leadershipof our two presidents, the giant ship of this relationship has weathered winds and rainsand overcome dangerous shoals. We managed to return to Bali, arrive at San Francisco, and then embark on a newjourney from San Francisco."

对于这段文字,美国大使馆发布的参考中文翻译如下。(加粗、下划线的部分为原本“听不清”的内容的翻译)

"欢迎国务卿先生时隔10个月再次访问中国过去这段时间,中美关系历经曲折起伏。在两国元首的掌舵领航下,中美关系这艘巨轮穿过风雨险滩,实现了重返巴厘岛,抵达旧金山,又从旧金山再出发。"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原始逐字稿和中天新闻现场转播的英文口译内容吻合(台湾中天新闻截图)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原始逐字稿和中天新闻现场转播的英文口译内容吻合(台湾中天新闻截图)

逐字稿备注"听不清"是惯例

查看过往美国务院释出的逐字稿,可以发现美方在第一时间释出的逐字稿里备注"听不清"(inaudible)是惯例。例如4月29日国务院的 例行记者会上,首席副发言人韦丹特·帕特尔(Vedant Patel)在回答媒体问题时,就曾有记者的发问因不清楚而被标注"inaudible"。

美国国务院4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逐字稿里也出现"听不清"(inaudible)的标注(美国国务院网站截图)
美国国务院4月29日的例行记者会逐字稿里也出现"听不清"(inaudible)的标注(美国国务院网站截图)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致信美国国务院询问标注“听不清”的理由,国务院回复称,国务院会根据直播录音如实记录所有发言内容,其中也包括将无法确定的词语加上“听不清”的备注,而非冒风险给出错误内容。

信件也强调,标注“听不清”是第一时间的做法。之后“如果我们能够获得澄清,或能够验证听不清楚的词语和短语,我们可能会删除“听不清”并进行更新。”

因此,声称美国官方在逐字稿中加入“听不清”三字是为了掩盖“挨训”这个说法,没有根据。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 afcl@rfa.org 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 @asiafactcheckcn ;英文: @AFCL_eng FB在这里 IG也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