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又迷瞪走神、再次神游,疑似与空气对话",在 中新网、新华社旗下杂志 《半月谈》的抖音账号上,"关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的迷惑行为"视频一度霸榜,上了"抖音热榜"排行。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搜关键词"拜登",就会出现大量拜登"不寻常行为"的视频,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这些视频跟最初发布的媒体报道视频相比,都经过了剪辑与加工,且这些剪辑和加工逐渐形成一定的模式,凸显拜登的"反应迟缓""无厘头"和"走神",不少发布者和评论者据此对拜登政府乃至美国的选举制度展开批评。
然而,经过与其他现场资料的比对,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这些视频均在加工后发生了失实,而集中和反复的传播却已经在媒体上塑造了拜登“老年痴呆”的“人设”,由此引发了持续的舆论。
裁剪画面和演绎式解说
上述竖版短视频在制作的时候,把画幅横竖比为16:9的电视转播的画面进行了裁剪,裁掉了原视频里明显可见到的跳伞员,就呈现出“拜登似乎又与空气对话、走神”的表象。
而这段被剪切的视频最早出自右派立场鲜明的《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在其X 账号上的贴文中,拜登被指"明显在神游"。然而,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将《纽约邮报》的竖版视频与路透社提供的当天活动转播画面做对比,在没有修剪关键片段与镜头、镜位的状况下,《纽约邮报》裁掉伞兵后的效果,的确使得拜登"丢失"了互动对象,显得"无厘头"。
放大细节、放慢速度
除了剪切画面,制造话题的方式还有放大非特写镜头画面和放慢原视频播放速度。比如拜登在G7峰会上与教宗头碰头问候时, 环球网的抖音视频将这个画面做了局部放大的处理,并判断拜登对教宗的这个举动,"让一旁阿根廷总统米莱(Javier Milei)一脸震惊"。另外,《北京青年报》的 抖音账号也将拜登在一场好莱坞名人为他举办募款活动上的动作,加工并解读为拜登"神游",接着又拼贴并放大了后来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拉着拜登的手一起下舞台的画面,解读为拜登失去自理能力,最终被奥巴马牵着离开的故事。
在 美国媒体的完整转播中,米莱在拜登之前,也有跟教宗脸贴脸并拥抱的动作,因此拜登的举动并不会显得"特立独行"。另外,米莱看拜登与教宗互动的连续影片中,看起来是为躲镜头才退后,整个连续画面不到一秒钟,但环球网的视频中,把原本不到一秒中的片段,慢速度与重复剪接拨放三次,再加上俏皮的音乐,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剧情效果。
《北京青年报》制作的奥巴马与拜登同台的场景也刻意放了大了奥巴马拉了拉拜登的手的动作。根据 美联社另一视角的完整连续视频以及募款活动主持人的回应,拜登向舞台右方致意转身后,舞台左边还有支持者不断表达鼓励,拜登才会停留了约5秒钟与之互动。北青网视频还在这段剪辑视频上加上了音效,将微软电脑系统关机的声音当作背景音,凸显拜登突然"断片"的效果。
环球网与北青报的抖音账号都标注了视频来自俄国官方媒体"今日俄罗斯",另一俄国官媒"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 中文微博上,俄罗斯外交官扎哈罗娃公开质疑"领导着一个有核国家"的拜登,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选择性编辑”的效果
纽约大学社交媒体与政治中心执行主任桑德森(Zeve Sanderson)告诉 法新社,"选择性编辑"的视频剪辑手段是有效的,因为与完全捏造或以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相比较,它们以较不明显的方式误导、重新定义或裁剪。
质疑拜登身心健康状况的造假、断章取义或移花接木的视频,通常能迅速流传到中文世界,拜登的竞争对手特朗普也是推手之一,上述这些视频都已是他口中批评拜登的竞选素材。中国官媒以及网络大V也没少当“搬运工”,推动了这些信息在中文世界的传播。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就此发表过多篇查核报告,可以点击以下标题内的连结回顾。
[ 拜登试图坐在空气上?Opens in new window ]
[ 拜登老糊涂又犯了?忘了儿孙有几人?Opens in new window ]
[ 拜登称自己在以色列出生?被质疑没资格当美国总统?Opens in new window ]
[ 拜登竞选演讲后再次试图"与鬼魂握手"?Opens in new window ]
[ 美国总统拜登又和"看不见的人"打招呼?Opens in new window ]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 afcl@rfa.org 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 @asiafactcheckcn ;英文: @AFCL_eng 、 FB在这里 、 IG也别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