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误导
一分钟完读:
"以色列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杀""避免被哈马斯俘虏,以军可以杀自己军人与平民"。包括 《湖北日报》 《中国经营报》及 上海东方卫视在内的中国地方媒体,近来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称,以色列于去年10月7日面对哈马斯攻击时,重启"汉尼拔指令"(Hannibal directive/procedure),允许以色列军方可以杀死自己的士兵及平民。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这则消息最早是来自以色列媒体《国土报》(Haaretz)的 调查报道,《国土报》引述的消息来源认为,以色列国防部重启了"汉尼拔指令",这是为抓捕哈马斯及营救人质,在战斗过程中采取可能造成自家人员伤亡的措施,这和网传以色列政府直接允许杀自己的军人与平民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深度分析:
上海东方卫视旗下的看看新闻网在抖音短视频中指出,根据《国土报》报道,以军方下令,为避免遭哈马斯俘虏,以色列允许军队必要时可以杀死自己的士兵和平民,《中国经营报》更直接报道称“以军重启汉尼拔指令”。
"汉尼拔指令"是以色列的一项军事政策,根据 半岛电视台介绍,1986年,以色列军方在3名军人遭黎巴嫩真主党俘虏后,制定这项秘密命令,也就是当士兵遭俘虏或绑架时,允许作战指挥官可以执行任何必要措施,阻止士兵遭俘虏或带入敌方领土,即使有可能危及遭绑架士兵的性命安危。这一指令已于2016年撤销。
以国媒体怎么报道的?
《国土报》引述以色列一名国防部高阶官员的话称,在镇守加沙地区边境的指挥官当天宣布“‘非利士人’(Philistines,指巴勒斯坦人)入侵了”后,地区指挥官就有权启动对以色列领土实施猛烈火力攻击的程序,以阻止敌人。但这名官员又说,这并不是加沙地区指挥官下的命令。
报道说,哈马斯去年10月7日清晨突袭攻入以色列的第一时间,以色国防部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质已遭绑架至加沙地区,但以军指挥官在10月7日上午10时32分下令,对加沙地带发动炮击,并在哈马斯进入以色列南部贝埃里(Be'eri)屯垦区后,对该地区展开攻击,随后又禁止任何以色列境内的车辆返回加沙地带。报道认为,“这些讯息的含义以及对一些被绑架者的命运的影响将是完全清楚的”,随后并提到,“为了挫败绑架事件所下的命令,甚至不惜牺牲被绑架者的生命,这一程序在军队中被称为‘汉尼拔指令’。”
《国土报》也指出,即使有人下达相关命令,也无法确认以军去年10月7日回应哈马斯绑架攻击行动时,究竟造成多少自家平民伤亡。
但中国媒体及网传信息省略了哈马斯攻入以色列绑架人质,並且攻击以军要塞在先,以色列是在抓捕哈马斯及营救人质的战斗过程中,采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措施,这和直接允许杀自己平民与军人,以防成为俘虏,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国土报》的报道经中国媒体引用传播后,引起舆论对以色列的谴责。凤凰卫视主持人安东 撰写的文章提到"不难看出哈马斯才是被冤屈者,以色列军队是真正的恐怖分子"。
至于以色列部队在去年10月7日反击哈马斯时,是不是真的造成自己人伤亡?《国土报》在报道中提到了发生在贝埃里屯垦区的“佩西柯恩民房”(Pessi Cohen)事件。以色列军队在这里营救人质时确实造成了自己平民的伤亡。
《国土报》发表后,以色列国防部7月11日公布有关去年10月7日哈马斯攻击事件的 调查报告,主要针对当时在靠近加沙地带南部战区以军的救援行动,依时间线详细陈述的以国国防部当天的反击过程。
这份报告明确检讨并指出以军第一时间的诸多缺失,包括承认事前情报没掌握、准备不足、没保护好自己的人民,在平民撤离的行动时,以国军方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该报告指出,在建筑物外的确有发生两名平民被弹片炸伤的孤立事件,“建筑物内没有平民受到以军攻击的伤害”。调查小组确定,“多数人质可能都是被恐怖分子谋杀”,但有必要对更多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审理。以色列参谋长在调查报告中认为,那是在激烈战斗地区的拯救人质行动,是极特殊的情况,以军指挥官在艰难情况下仍以“尽可能拯救最多平民”为最高原则,向恐怖份子施压,“这是一个艰难决定”。
以色列国防部也公布了10月7日当天营救人质及逮捕哈马斯的行动中,有101名平民遭杀害,当地有30名人质和另外2名人质遭绑架到哈马斯掌控的加沙地带,至今仍有11人遭关押在加沙。至于以军的伤亡情况,有31名安全人员身亡,其中有23人是以色列国防部士兵,8名是警察。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 Asia Fact Check Lab )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 afcl@rfa.org 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 X 、脸书、 IG 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 X 这边请进:中文 @asiafactcheckcn ;英文: @AFCL_eng 、 FB 在这里 、 IG 也别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