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邀请海内外的一些著名中国历史学者,文学家,政论家,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十位本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今天请您收听《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系列报道的第三集,为您介绍排名第八位的人物,五四运动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VOICE: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但唤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现代政治的发展方向从此有了改变。而“五四”的思想则源于前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所提倡的民主科学和新文化。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近代史学者戈梅教授说:ACT-1“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西方的新观点介绍到了中国,使它们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同时,陈独秀还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教育民众必须依靠科学民主才能使中国在现代世界竞争生存;另外,陈独秀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还包括他领导创立了至今还影响着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他早年考中满清秀才,后又东渡日本留学。陈独秀对时政非常关注,并因积极参与反对清王朝和袁世凯称帝的斗争而遭通缉流亡日本。1915年陈独秀回国后,先在上海与胡适等人一起创办以白话文为特色,以民主科学为内容的《新青年》杂志,后又到北京大学教书,鼓励青年奋发向上,革除封建陈腐。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与儒学文化专家杜维明教授对陈独秀早期的思想主张做了分析:ACT-2批传统,政治观点(33”)陈独秀的努力使当时的国民普遍受到了启发,他本人则成为中外专家学者公认的对20世纪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启蒙人。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说:ACT-3“54”总司令,肯定“54”,就要肯定陈(30”) 陈独秀思想主张中的革命性使他逐步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其他学者产生分歧,进而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热衷。台湾著名历史学者作家李敖说:ACT-4与胡分道的描述(22”)1918年,陈独秀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在提倡新文化的同时,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此后不久,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于1921年在上海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戈梅教授在分析陈独秀的建党思想时说:ACT-5“陈独秀出自于中国共产党中以城市为中心的派别,他对共产主义的看法很西化,而且更倾向于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国际性运动。他的建党思想代表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城市民众,这与李大钊等人以中国为中心以农民为重点的观点大不相同。”建党后,陈独秀同党内的“左”派在有关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方式等问题上发生激烈矛盾,以至于他在1929年底被中国共产党开除后彻底与中共决裂。金钟说:ACT-6与共分道的思想分析:不赞成过分暴力(35”)陈独秀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到后来的与中国共产党分道扬镳,使他在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长期受到官方的批判和否定。对此,李敖表示:ACT-7虽被开除,功劳不能被忘,开创知识分子转向政治典型(23”)陈独秀退出中国共产党后并没有退出政治活动。他不久就在上海成立了支持共产国际托洛茨基派观点的组织“无产者社”,撰写文章宣传托派主张。不过,他这一时期的活动对中国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金钟介绍说:ACT-8后期思想,信托派,没大的影响,是一种学术研究,对中国国情有可贵思考(33”)1942年5月,陈独秀在穷困潦倒中于四川江津病逝,其主要著作被后人收入《独秀文存》和《陈独秀文章选编》。纵观陈独秀一生的上下起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杜维明教授评论说:ACT-9悲剧人物;使科学大行其道,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与他有关,比胡适功大(36”)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所做的《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十集系列报道的第三集--排名第八位的五四运动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明天同一时间播出的第四集为您介绍排名第七位的人物,请到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