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代言六四获罪大陆 马汉茂逝世十周年(图)

六月八号,是由于谴责中国政府天安门大屠杀,支持中国人权和自由,被中国政府视为头号敌对汉学家的著名德国汉学家马汉茂教授逝世十周年。居住在北京的、八十六岁的著名翻译家傅唯慈先生是在马汉茂教授邀请下,最早到德国工作过的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究竟如何看待这个中国政府一直打击的马汉茂教授。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马汉茂教授当年的朋友,同事,以及他的妻子廖天琪女士等,本周将会在前诺贝尔奖获得者伯尔的故居,举行马汉茂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现在居住在北京的八十六岁的翻译家,傅唯慈先生,文化革命结束后,是最早在马汉茂教授邀请下到鲁尔大学工作的中国知识分子。由于他是德国享有盛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很多著作的中文翻译介绍者,因此,傅唯慈先生在德国的文学界也是知名人士。有关他和马汉茂教授的交往情况,记者特别采访了傅唯慈先生。

傅唯慈说:“再去德国之前,我就与马汉茂教授很短地见了面。我觉得这个人很干练,很能干。”

对于八一年到德国后的情况,傅唯慈先生介绍说:“到了德国以后,工作几乎每天见面。因为我工作的地方就是马汉茂先生他自己主办的,接触机会很多,那就聊这个、聊那个。我发现,这位德国汉学家第一就是,他的中文水平相当高,说话很流利,他看的书很多,著作也很丰富。这是一方面,就是他的汉语造诣相当好。因为有很多德国汉学家,只是能够阅读,只了解古典文学。而对于现代汉语并不是很精通,但是马汉茂正好不是这样。”

傅唯慈先生说,马汉茂教授第二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他对中国的情况,对中国是非常关心。当时我去的时候,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中国正好处在一个巨大的变化的时期。一个巨大的例子就是我这样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也能够得到机会出国,到他那里去。他也是很高兴,就是觉得中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傅唯慈先生最后着重谈了马汉茂的人性方面。他说:“再一点,他很热情。我当时是第一次到国外去,生活啊,等各个方面除了教书拿到一点儿报酬外,没有其他收入。而当时在一九八一年,我们那个时候国家规定,收入除了留下生活费和一定的零花钱,其它都要上缴。而马先生知道这种情况,在这方面解决了我的困难。他因为知道我翻译过一些东西,就介绍我到德国之声电台,替他们把我过去翻译的东西,进行朗读。后来我就和电台建立了关系,还给他们写一些小的报道。想当年我们中国人到国外取得并不多。我从一个中国人的,从闭塞、物质很不丰富、贫困的国家的眼光来看一个富裕的国家,有种种的文化差异。这中间我写了一些文章,都是通过马汉茂教授介绍,和德意志广播电台联系,他们就广播我的东西。所以我的生活也就逐渐比较好一些了,也可以买一些德文书了。”

为此傅唯慈先生对于这个被中国政府视为头号敌对汉学家的马汉茂教授评价说:“所以可以说三个方面,第一马汉茂教授的汉语造诣,第二是他对中国人,对中国政治的关心,希望中国能够更加真正强大起来,发展起来。第三个就是个人的交谊,这些方面都是值得令人称道,值得赞佩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由德国发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