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校应培养更多蓝领(二)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最近提出,中国的大学今后也应当提供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前不久在成都召开的“大学校长国际论坛”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推出,高校应培养更多蓝领。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也提出,大学应该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他说,现在许多大学都想办成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的研究性大学,但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跟不上,不但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削弱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个层面的工作。在上周的节目中,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博士谈到,对一些专业人材的培养其实不需要大学4年的教育,两年的时间就完全可以了,在这方面,蓝云博士认为美国社区大学的优势是教育成本低,见效快,可资中国借鉴。但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陈老师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

“你想跟美国模仿,但实际上中国跟美国的基本国情不一样,因为中国的传统从孔夫子到现在是对体力劳动者的一种轻视。这是中国一个最深层的问题。它跟美国的国情不太一样,就像卡特不当总统还可以当木匠什么的,但中国的传统观念对体力劳动者轻视从孔夫子时代就延续下来肋。这个思想观念是按照毛泽东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从表面上做什么改变,实际上是一种最深的民族精神是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

陈老师说,中国的教育体制,包括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取向,都受到这一深层原因的影响,他说:

“中国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这种观念是几千年的灌输,整个社会的学校里的比较好的学生基本上是上普通高中。普通高中也在随着大学的扩大规模这几年也在扩大规模,也在扩招,扩招之后高中支持不下去,到最后好的学生还是走传统的路上高中考大学,有的是考不上再复读再重考。这种大的趋势眼下是扭转不过来的。

陈老师指出,正是人们头脑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作祟,造成了中国职业教育,包括中专教育的学生来源素质较差:

“现在有的职业学校就基本上不要分了,是班主任介绍过去以后,你需要多少回扣给班主任几百块钱,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了。那就是考高中、考普通中学完全就没有希望的人去上那种学校,而且那种学校还带有某种经济的性质在里面,有时一个老师或班主任给它推荐多少学生,然后到时候给一点回扣。所有的班主任因为有这个刺激所以有时候影响学生填志愿的时候在比较差的学生当中可以介绍情况,建议可以报哪个学校,意向性地把他引导过去。现在职业教育就处在这么一个状况中。”

陈老师说,这种传统观念不仅在中国根深蒂固,在许多亚洲国家都是如此。那么在美国,人们对蓝领和白领工作的一般看法又如何呢?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博士说:

“我觉得这都是个人的选择,美国社会觉得一个小孩子手很巧,从小就喜欢搞机械,他高中毕业就读两年的社区大学,然后就找一个机车修理店去做工,他自己很乐意、钱也不少,他们就觉得可以了,没什么不行的。所以我觉得在美国这方面的歧视比较少。从亚洲国家、亚洲文化背景来的学生比较有等级观念,反而是美国人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我不觉得在美国是蓝领就会受到歧视。”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不少蓝领工作领域,包括建筑行业、维修家电和办公设备等的技术工种,年薪超过了10万美元,高过不少白领的工资水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望子成龙和鄙视体力劳动的心理,确实是导致中国的职业教育却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似乎你没考上大学,读了个中专、读了个职业学校你就不是人才。所以中国也要改变这样的一些人才观念。实际上现在在沿海许多地方、在上海、技术工人的收入很有可能比工程师、比其他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还高得多;有些技术工月薪都上万。这样通过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许能够带动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技术人才。”

胡教授说,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达,才能在技术上领先,他举日本为例说:

“象日本它能够领先于世界的不是大学里研究型的东西,而是领先在拥有大量的高度熟练的工人、掌握了娴熟技能的工人,这才是日本的技术能够领先于世界的一个秘密。”

胡星斗教授说,如果人们不改变头脑中的所谓只有上大学、将来从事白领工作才有出路的“成材”观念,中国职业教育落后、技术力量匮乏的局面就无法扭转,中国就只能继续当世界的“初级加工厂”,永远无法在技术上领先世界:

好,听众朋友,今天的报道就播送到这里,在下周的节目中,我们将就如何加强中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材等继续进行探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