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存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1917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才歇笔告终的党国大事。这也是蒋介石日记全部公开解密后,洛杉矶首见的演讲活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天石说:“现在大陆对蒋介石的看法仍是两极分化,一部份人把蒋介石看成有功也有过的人物,还有少数人把蒋介石视为完全否定的人物。我想,要改变这一情况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杨天石认为,蒋介石日记手稿经全部解密并向外公开,颠覆了对大陆当局和学界长久以来的蒋介石印象。杨天石表示:“在大陆有这样的说法,以前蒋介石是一个‘鬼’的形象,现在则不再是个恶鬼,是从鬼到人的变化。”

曾经是台湾新闻局驻美官员的郭岱君,在全程且全版参与解密工作后,也看见历史人物走下神坛、重回人间的真实情感。她说:“杨天石教授说蒋日记开放之后,加上这几年政治形势的变化,蒋介石在大陆从一个‘鬼’变成一个‘人’;在台湾恰好是从一个‘神’变成一个‘人’。所以,蒋介石是从神坛走下来,还原成为一个人。我看蒋介石日记的时候,随着日记册一页一页翻过,一开始当然是热血沸腾,尤其是我们藉由阅读日记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之后,了解他承担的压力与困难之巨大,从东征、北伐、抗战和内战,内外压力不断。说实话,他一生没过上几天好日子,我特别能够体会他心中的苦与无奈,他的毅力真是过人。”
郭岱君指出,蒋介石日记为中外史学研究最大意义是开启宏观中国近代史、进入决策者内心世界的窗口。她说:”蒋日记解密对东西方学者带来不同程度冲击。我想,对大陆学者冲击最大,甚至有大陆学者说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要因此改写,因为过去认为蒋介石是一个叛徒、卖国贼、是一个魔鬼,但后来发现蒋并不是这样的人,包括国民党是否真的打过抗日战争?蒋介石有否卖国?(蒋日记揭秘之后)大家对历史上的大是大非都无法否认,这一点对大陆造成的冲击就比较多。”
这场演讲涌进三百多位华人华侨到场聆听,台上台下期许两岸友好气氛可望促进当局加快开放历史解密进度。独立政论作家纪晓峰则反思”表面”的两岸友好,是否真能为解读历史起到公正公开作用,他表示说:“两岸关系和好,是谁和好啊?是连战、马英九和吴伯雄?马英九是不敢出头,而连战和吴伯雄敢公开地出头。我不认为中华民国会和中共和好,那只是表面上的外交辞令而已。”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