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最近宣布禁止八本书的出版和发行。这八本书包括章诒和的《伶人往事》,湖北原人大代表姚立法的传记《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讲述非典期间爱情故事的《如焉》,还有《沧桑》、《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风云侧记-我在人民日报副刊的岁月》、《新闻界》和《年代怀旧丛书》。章诒和已经发表公开声明,说政府禁书“直接剥夺我的出版权,而这是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力”,她说她要“以生命维护我的文字”。姚立法告诉本台记者申铧说,不仅有关他的书被禁,他的博客、电子邮箱以及他的传记的作者的博客也被封锁,出版社也有可能出现人事变动。下面是姚立法和旅居英国的作家马健一起就此事发表看法。
记者:“姚立法先生,我想问一下,您的那本传记为什么会禁止?”
姚: “我的那本传记的内容,第一揭露了中国基层民主的现实就是:中国选民没有选举权。政府把民主当成道具;第二个是假如当选为人大代表后,根据规定行使代表的权力,监督政府、指责政府等等,这是书的主要部分,书后面附加的第一个是我写的是‘怎样竞选人大代表’?第二个是一个问卷调查:读者希望2007年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会的时候,希望他们说什么?做什么?还有一个情况,正好在书发行的时候,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正在同步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独立竞选人的竞选是公开打压的,所以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这本书对独立候选人,对独立候选人的支持者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而正好政府正在为此打压,是80年以来打压最重的一次。所以政府就采取了卑鄙封杀的做法。”
记者:“有报道说出版章诒和的《伶人往事》,湖南出版社受到上级批评。据说现在出版社高层已经出现了人事变动。姚先生,出版您这本书的出版社有没有出什么事?”
姚:“书是11月20号左右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不到一个月中宣部把仓库里的书全部封存,而且把书调去审查。后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编辑和作者都多次受到国安的谈话,搞得很紧张,前四天出版说书被正式禁了,而且要打上纸浆,他们给出信息,出版社的行政官员很可能有变动,编辑工作很可能难保。”
记者:“马健先生,您做何感想?”
马:“90年代我在北京、深圳做过几年的出版,我对此有这个体会。我记得我做的为《我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龙》在杭州对一个老人的采访,书被封杀了。这是中国特色。大部分的书还没印出来就应该是不能出版了。”
记者:“这八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都是纪实的、个人经历、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的,除了《如焉》也是写非典的。你觉得这是不是和中国政府一贯不允许人们回忆过去的政策是一致的?”
马: “共产党一开始就担心它的人民知道历史。所以他会花巨额的金钱养中宣部、养出版局来管理人民的思想。人一旦知道历史就可以借鉴历史、一旦知道历史就会变得更聪明、更有个性和判断力。所以这对共产党来讲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我想他们对真正的文学作品反而不太在意,但是要是写道了共产党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运动、任何一个时期,它觉得都是问题。我想他们甚至不想让你了解去年。”
记者:“姚先生,现在互联网这样发达,您这样的书能够禁得住吗?”
姚:“它的做法第一个是把政府反动的一面暴露出来了,第二个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因为禁了之后,我的博客和邮箱可以慢慢发,但现在都被禁了。”
马:“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种政治恐惧,出版社社长换了,他可能到另一个出版社兼社长,问题不是很大,但最重要的是变成了一种政治恐惧。让每个人知道你做的一切我们都知道。讲的一切也知道。哪怕是在网络时代。去年我在上海华东师大演讲,很多大学生都号称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但是我问的很多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首先,他们没有一个人举手说上过一个繁体字的网站,也就是他们的电脑里边从来没出国。因为他们对事务的判断都在官方的许可里思考。我觉得长期下去这个东西也很可怕。”
记者:“最近在海外网站出现了一些颇有背景的文章,说胡锦涛政府向左转、媒体封杀、不让回忆过去。目的就是稳定中国社会,一旦回忆过去,回忆共产党的责任,有可能就会有社会不稳定。
姚先生,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姚:实际上高压的结果不会带来稳定,只是带来了恐怖和短期的稳定。真正的稳定是荧幕要畅通、国家走向法制、新闻自由等等。他把不稳定滞后了,在激化不稳定。”
以上是湖北原人大代表姚立法和旅居英国的作家马健谈八本书在中国被禁止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