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外3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长江白鳍豚科考研究小组”在历经26天的考察后,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科学家宣布,白鳍豚可能已经成为被人类灭绝的首种鲸类。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以寻找白鳍豚为重要目的的这次科学考察,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瑞士白鳍豚保护基金会联合组织的。考察队员主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国。中国官方新华社的消息说,这次考察对宜昌至上海长江干流江段淡水豚状况进行了往返监测。在1700多公里的行程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而在1997年的一次大型科考行动中,科学家还在武汉一带的长江流域发现了13头白鳍豚。科学家指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而是酷捕滥捞、繁忙的水上运输以及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杨欣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对此说法表示赞同,他说,白鳍豚是中国长江特有的野生鲸类,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这种动物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这些地方。由于这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使得它逐渐丧失了适合它生存的栖息地。包括食物、噪音、污染等等,比如它吃的鱼类,滥捕使得它的食物减少,另外,它靠声纳系统在长江觅食,现在长江上大量的船只使得它的声纳系统遭到破坏,使它失去捕食的能力。还有河流污染等这些人为的污染使得它丧失了生存的基本环境。甚至有些科学家称白鳍豚是‘活着的灭绝动物’。”
在美国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这次考察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虽然还不能说白鳍豚已经灭绝,但它们的数量肯定是在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长江污染造成:
“因为水生动物需要一定的环境。为什么白鳍豚没在别的地方,而就在长江流域?就是因为它的温度、深度、泥沙含量等都是有影响的。现在污染使水质改变,另外,捕捞、航运等都对它这种特别敏感的动物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影响,使它生存不下去。”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杨欣说,白鳍豚的濒临灭绝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即中国的环保势在必行:
“否则我们今天灭绝了白鳍豚,明天可能灭绝中华鲟。在长江里面生存的很多生物在人类的绞杀之下逐渐灭绝了,最后灭绝的可能就是我们人类了。”
据中国有关科学家估计,目前长江里的白鳍豚,数量不超过50头。那么还有没有办法挽救濒临灭绝的白鳍豚呢?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杨欣表示非常不乐观:
“我觉得没有办法了。环境都没有了。就像人一样,把你放在污浊的空气里,没有食品,加上无数的噪音,周围都是象螺旋桨那样的危险的东西,你能支撑下去吗?你是生存不下去的。”
在美国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建议,也许进行人工繁殖,再让白鳍豚返回野生环境,是挽救白鳍豚的唯一办法。一个由国际动物学家组成的小组不久前也在讨论拯救中华白鳍豚的一份报告中,建议设立一个半天然养殖场,但第一年的经费需要36万到54万美元。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