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地区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在世界上仍处于弱势地位(二)

(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表明,0-5岁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对其一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中国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困地区的儿童早期教育状况在世界上仍处在很落后的水平。下面请继续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有关采访报道。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近刊载有关调查报告说,发展中国家的儿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教育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在上周的节目中我们谈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全民教育的评估显示,在全世界逾8亿6岁以下的儿童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儿童享有儿童早期教育计划。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中国0-6岁的婴幼儿达1.3亿人,而有关机构近年来对较贫困地区的5个省、近15000户家庭5岁以下儿童早期教育投入情况的调查显示,在儿童玩具和图书的拥有上,平均每家有儿童图书不到两本,玩具三件以下;近69%的家庭没有儿童书籍,32%的家庭没有玩具。对此,北京中国妇女报高级编辑宋美娅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

“玩具、书本的城乡差异很大,接受信息的来源这种丰富程度城乡差距大、另外一个就是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对孩子也是很大的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跟农村父母是有很大差距的。经济状况和地理位置也使得当了学龄的儿童也不能接受教育,学龄前0到5岁的差距跟城市比还是很明显的。”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教授郑再发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并不一定要有高昂的投入,开发智力也不一定要给孩子买最新型、最昂贵的玩具,更重要的是父母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

“有些玩具很定是买不来,可是从基本上做企=起,只要大人陪着,给他刺激,比如形状、色彩、大小,引导他说话、引导他跟人交流,这些基本的东西有了,我想小孩子的脑力成长就不会受约束。当然,给他科技上的新的东西去玩,那要钱,未必做得到,也不一定要到那一步,很潜进的、有点趣味、有点智慧,要能够挑逗小孩子去想。 ”

当然,郑教授说,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父母每天为温饱奔波,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郑教授说,这也更加凸显在农村大力发展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博士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蓝云博士说,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当然不一定要买高级玩具,但提供一个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环境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他说:

“其实儿童玩具可以自己做,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图书,比方象出版商送,或者慈善机构送,我在美国看到一个报道,一个企业家发现很多孩子没有书读,他就发起一个运动,让大家把看过的书捐出来送给那些孩子。最感动的就是没人带来一本书,但有两个孩子带的是电话本,他们家出了电话本,没有别的书。就是要发起全社会的关注,建设一个适应孩子生长的环境。”

蓝云博士建议,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儿童缺乏玩具和图书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

中国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语文教师陈老师补充说,对于婴幼儿来说,玩具和书籍当然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工具,但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目前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有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就缺少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机会,陈老师说:

“作为教育,无非就是一个是品德教育,一个是智力。中国是伦理文化,怎么对人?怎么对待长辈,小孩在不知不觉中跟着父母学会了怎么处事?怎么待人?跟着祖父母、爷爷奶奶就缺少这种潜移默化的机会。生活当中父母讲讲故事,还有跟父母看看电视、读书、跟子女交流等,但现在父母不在,农村的现实状况,在经济困难地区谈不上什么图书、玩具。”

此外,陈老师指出,如果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即使是生长在城市比较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不一定就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陈老师说:

“有些比较好的家庭自己也不看书,空了就打麻将。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但他家里也没有书,这酒是社会迅速的物质化的一个情况,一个家庭装修新房,书和破烂一起清理掉,家里富丽堂皇就是找不到书,不光是在农村,城市也有没书的。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不是书和玩具重不重要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风气造成的。”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曾经于2001年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三个预期目标,即:每个儿童应该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成长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父母、社会、学校和政府都肩负着一份重要的责任。

好,听众朋友,在下周同一时间的节目里,我们将继续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