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据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0-5岁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和所受到的早期教育,对其一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困地区的儿童早期教育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弱势地位。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在上周的节目中我们谈到,不少国内外教育专家认为,让贫困儿童得到适当的早期教育,将会使他们的人生大为改观。他们在学校会表现得更好,成年后更可能会成为高效率的员工,工作也会更出色。中国是人口大国,0-6岁的儿童达1.3亿左右,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但儿童早期教育状况却令人堪忧。根据中国《全国幼儿教育发展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要求,“九五”期间幼教发展的总目标是:2000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45%以上,但实际情况却相差很远。据天津市教委的统计,即使象天津这样的大城市,3岁以下的幼儿只有大约4.4%进入早期教育机构,绝大部分婴幼儿主要由祖辈、母亲或保姆看护。在中国农村广大贫困地区,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就更少了。中国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陈老师说,目前中国农村大量存在的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农村“留守儿童” 是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
“父母在外面打工,小孩留在家里,过年才回来一趟,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儿童在农村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剩余劳力相当大部分还在农村,进城务工的比例也相当大,上亿了。相当一部分儿童的早期教育很难。”
据中国媒体报道,近年来,中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滑坡。从1995年到2001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以及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此外,国家在幼儿教育上的投入也明显不足。据中国官方统计,目前国家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幼儿园教育经费总数的1.3%左右,办学经费紧张,场地设施不足和教师素质不高,是中国贫困地区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此外,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培训等也缺乏应有的保障。对此,陈老师说:
“第一就是农村地区整个教育的状况不理想,一个合格师资的比例比较低,正规院校毕业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大概在半数左右,家庭在教育方面比如爷爷奶奶来教育孙辈有欠缺的地方,还有管不住的情况。”
陈老师说,还有一些流动民工虽然带着他们幼小的孩子进城打工,但大多都苦于没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教育或照料,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又相当缺乏:
“子弟学校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师资、设备、图书等等方面都出于一种凑合的状态,也就是很差的状态,所以应该讲整个学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向农民工开放,城市拨出一部分学校专门给民工子弟,财政补助,这样能惠及到农民工子女,对农村的教育是有帮助的。”
儿童早期教育是一项可靠的投资,联合国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通过节约成本,儿童早期教育中1美元的投入就可获得7美元的收益。儿童参加学龄前教育和日托,可以减少患病、留级和退学的可能性,日后接受补习教育的机率也会降低。
为了改变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和教育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晓刚建议说,中国在教育资金方面应当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中国的这种财政支出还是倾向于城市,农村的还是重视得远远不够,这些都是需要制定政策的。政府应该更多考虑在整个中国的开放格局当中,弱势群体怎么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更多的保障,他们也在中国的全面振兴当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徽合肥一所高中的陈老师也就此谈了他的看法:
“中国财政拨款的教育经费各地差异很大,上海人均能达到1万块,但一些贫困地区人均只能达到3、400块,相差几十倍,要把农村地区人均教育的绝对数要提高,最底线要确保有1000块,如果达不到,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就要拨付,如果这个最底线都不能保证,那整个教育包括师资就都没有办法保证。
陈老师补充说,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地方各级政府、妇联和共青团组织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谈到如何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北京《中国妇女报》高级编辑宋美娅表示:
“尤其是学龄前教育、幼儿园什么的在农村比较少,有些高中毕业的女学生就想回去办幼儿园,有些还可以,有些就说没有办学资格和条件不让办,所以农村的孩子基本上还是很难接受到比较好的学龄前教育。但是从今年开始,所有农村地区的孩子实行义务教育,相比较而言,它还是会辐射到学龄前的儿童这个阶段里头去。”
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所享有的广泛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之一就是所有儿童均有权实现自己发展的最大潜力。而儿童早期是为一个人所有认知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正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艾莉森所说,“孩子们在幼年学到的东西最多,之后就不再有那么多。”有充分证据表明,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对社会大有裨益,为贫困儿童乃至所有儿童提供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已经刻不容缓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