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了望》周刊最新一期刊登文章指出,到2050年前后中国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等三大瓶颈,如何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了望》周刊援引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今年2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报告”认为,中国从经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仍任重道远。
文章说,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并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提高综合经济水平、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增强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软实力”主要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比较经济规模,而且要看综合经济和现代化水平。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指出,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指数在世界108个国家中排在第69位。2002年,中国的经济水平相当于1858年的英国、1892年的美国、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韩国经济水平。美国印地安那州博尔大学的郑竹园博士就此表示: (录音)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杨大力教授则有不同意见: (录音)
报告称,改革开放2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4%,创世界之最。但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经到了不解决就难以实现经济和资源、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地步。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美国分别为2%、23%和75%,日本分别为1%、31%和68%,德国分别为1%、30%和69%。
由于发达国家农业所占比重已经很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从事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此外,发达国家单位产值能耗仅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50%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和技术。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模式,即“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所谓“运河战略”,就是中国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道路,可以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使新型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以加快综合现代化进程。
报告还指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滞后。要加快从欠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中国必须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据预测,2034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86亿。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超过9亿,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3亿。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劳动力素质问题也很严峻。2003年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中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不到2%,而美国在两年前已达17%。据近期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中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主要原因是普及教育不够。到2003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5%,发达国家平均为28.1%,转型国家为13.9%,中国比发达国家滞后约50年。郑竹园博士表示,站在科学技术开发的前列,这应该是长远目标: (录音)
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在世界GDP总额中美国G占28.5%,日本占11.48%,中国占4.06%,居世界第7位,但中国人均GDP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00位左右。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