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当晚50岁的香港市民梁健辉袭击警员后自残胸口而死亡,正当社会舆论促请政府正视民间不满情绪之际,官方展示不愿妥协的强硬姿态。北京驻港国安公署署长直言,对这些违法行为没有怀柔的空间,要继续斗争下去。
七一当日,也就是国安法生效一周年,50岁疑犯梁健辉在铜锣湾崇光百货外,袭击警员后自插胸口死亡。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强烈谴责事件,港警更定性事件为“孤狼式本土恐怖袭击”。有北京官员出席国安法法律论坛时,发言强调 “斗争”的重要性。中央驻港国安公署署长郑雁雄更为2019年的社会运动定性,表明日后将以斗争思维治港。
郑雁雄:“这已经不是甚麽民主思潮、自治呼声、言论自由,而是彻头彻尾的颠复政权、侵犯主权,而且其中的‘揽炒’、‘黑暴’等极端活动,更是演化成毫无人道的严重反社会犯罪行为,对此没有任何妥协、怀柔可言,不可以抱任何的幻想,不可以给任何可乘之机,唯有斗争、唯有法办。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中联办副主任陈冬则说事件反映“反中乱港势力还未完全洗清”,在全面落实国安法上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陈冬:“反中乱港势力还未完全洗清,个别极端分子仍然一意孤行,甚至製造孤狼式恐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竟然明目张胆的支持和美化暴力行为,有的团体和个人还披着法律专业的外衣从事乱港活动。”
港警就刺警案拘捕三人 警告市民悼念或美化行凶者
港警态度同样强硬。警方先后动用大量警力禁止市民在铜锣湾献花悼念死者,以及在周日(4日)拘捕两人涉嫌在社交媒体煽惑他人杀警及纵火,并在周一(5日)拘捕多一名男子,指他涉嫌煽惑他人犯意图伤人罪。被问到涉案的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言论的具体字眼、涉及多少篇言论、属于留言或发帖等,警方一律以“案件处于调查阶段”为由拒绝透露。不过警方强调,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表示,香港国安处已接手调查事件,包括疑犯是否有同党、是否被煽动而犯案,幕后是否有人支持或操控等。他说,案件發生后,网上有很多人美化和英雄化疑犯,他认为是违反伦理道德,是人性问题,并反问市民是否想香港充斥仇恨。对于有人到案发现场献花会否触犯国安法,萧泽颐警告,绝不容许任何人追悼或尝试美化行凶者,有可能煽动其他人,分化社会及仇警,影响公共秩序、公共安全。
对于警方迅速定性事件为国安性质,并警告市民“悼念有可能违法”,不少网民担心这等同是“网络23条”,也有网民质疑警方未有披露详细资料,“是不是随便找一个留言来抓人?”,另有网民表示以后在网上要小心説话,甚至不再谈政治。
法律学者: 对事件“上纲上线”只会激化社会矛盾
港大法律学院公法讲座教授陈文敏接受传媒访问时说,暴力行为本身应受谴责,不同意以暴力解决问题,但认为“献花悼念可能违法”的说法牵强。陈文敏指出,现阶段仍未确定事件属于恐怖活动,还是袭警事件,而根据《港区国安法》所提及的恐怖活动,需要涉及严重暴力行为、胁逼中央与特区政府、威吓公众实现政治主张,但目前仍未清楚事件性质,不能将任何一宗袭警案等同恐怖活动。
他认为悼念可以是出于同情,也可以是表达对政府的不满,不应将事件“上纲上线”,或会激化政府与市民之间的矛盾。
陈文敏:“纯粹是悼念的话,不一定要人认同,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上纲上线地说,如果我叫他为 ‘烈士’等同宣扬他做的是值得尊重的行为,然后等同鼓励其他人做这些行为,也等同煽动其他人做这些行为,(逻辑)跳了很多级,要让人相信、去做某些事情才为之煽动。(政府)今天说 ‘烈士’可以是煽动,明天可以説另一个词彙是煽动,红线会划得太过分。”
社会工作学学者:献花不一定代表认同施袭者行为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指出,这次案件较为复杂,疑犯选择极端手法袭击警员后自杀,对社会来説是一件悲剧,认为市民需要有适当方式去表达哀伤,而献花是其中一种。
叶兆辉:“如果经过死因庭的话,我们能更加清楚了解事件,这会更加好。我相信市民对这件事件也有不同感受,也应该让与他们有适当方法去表达哀伤,而这种哀伤不一定是认同施袭者的行为,可能是对于这个城市的哀伤。我觉得有适当的宣洩是重要的。”
他又説,这次案件在香港不常见,建议透过死因庭详细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防止日后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记者:郑日尧 责编:胡力汉 许书婷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