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预订七月四日举行纪念抗战阅兵游行

0:00 / 0:00

台湾预订于星期六举行纪念抗战阅兵游行,届时将有二十多位参与抗战的前辈官兵,穿着抗战时期的军服加入游行行列。

星期二下午,现年九十七岁的陶士君老人在台北市南港的家裡接受本台记者专访。快结束时,家裡电铃响了,一位年轻的女军官送来了一袭灰蓝色军服。左胸口缝着布质名牌,陆军十三军“政工大队队长”,领口别着少校军衔章。

陶士君老人预订和另外二十三位曾参与抗战的前辈官兵将在周六的纪念抗战阅兵游行时,穿着抗战时期的军服,搭车通过司令台前方。马英九将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他们致敬。

陶士君是河南人,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时他十九岁,在一间中西药铺工作,有医疗、看护的专长,于是就加入了洛阳一所军医院,投入抗战行列。

陶士君回忆,河南一带地势平坦,防守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一筹莫展。当地守军不久之后就奉命渡过黄河,退进山区坚守抗日。但撤退的同时,医院也留下二十多位伤势太重,无法跟随后撤的伤兵。这决定让他在几十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

陶士君:“撤退的时候,有二十多个伤兵没有办法带走,就把他们留在一座寺庙裡。我对这件事一直很挂心,但没有办法。两岸开放之后,我又回到洛阳那座寺庙裡调查。那裡的老百姓说:那些人通通饿死了。”

记者:“当地老百姓还记得这件事?”

陶士君:“都知道啊!他们死了之后,老百姓挖了一个坑把他们埋在当地。都知道啊!”

随着军队撤退之后,陶士君曾经受命潜入沦陷区加入名为“河南省人民自卫军”的伪军,等待机会一口气策反了一万五千名伪军转投国军。当年如何说服伪军军官、如何逮捕伪军司令王定南,陶士君说来历历在目。

抗战后期,陶士君因缘际会进入十三军,升任中校。一九四五年国军在西南地区发动“春季大反攻”,陶士君率领文宣单位跟着部队前进,一路贴标语、做海报,设茶水站。同时演话剧慰问军民。八月十一日,日本天皇广播宣布投降,陶士君跟着部队接收广州城。回忆当时的欢乐气氛,陶士君说,那是他一生参加过最快乐的一场游行。

陶士君经历了陆军华中、华南战场不同阶段,从战略撤退到反攻的进程。退役少将都凯牧则是抗战传奇部队「中美溷合团」的轰炸机飞行官,周六他也将重新穿上橄榄绿的飞行服,彷真皮飞行皮帽和手套参加游行。

都凯牧抗战时期担任B-25型轰炸机飞行员,他是「中美溷合团」在台湾目前仅存的两名队员之一。

他回忆:“我是飞轰炸机的,(战斗机)打下飞机是大事;一次战略轰炸,那更是大事。丢下炸弹,那比打下一架飞机的战功还大得多。我经过的战役多得记不清了。但我可以告诉你,空军战功勋章,我从第一个拿到最后一个,总共二十三颗。”

都凯牧曾经在「印缅战区」作战半年, 在国军反攻缅甸的重要战役中提供空中支援,在一次轰炸密支那任务中飞机被击中迫降地面,所幸没有受伤。

抗战末期他驻防重庆,他回忆在国内的作战中他两次被击落跳伞。第一次跳在湖北荆门城外,晚间他在山区除了一晚。天亮之后循着公鸡的叫声找百姓人家求助。之后他遇上一名男子,男子向都凯牧表明身份,是国民地下工作人员。

都凯牧回忆,那时不敢马上相信他,对方立即从裤腰中拿出一块手掌大小,烙印着火印的羊皮,火印上写着着“忠党爱国”四个字,一旁还有“蒋中正”三个字。看到地下工作人员的証明,都凯牧回忆当时他高兴的掉下眼泪。

也因为当时是因为公鸡的啼叫带着他离开危险,日后都凯牧的家裡一直都有挂着画有公鸡的国画。

(记者:李潼 责编:胡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