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安法》首案罪成 被告因言获罪

备受国际关注的香港首宗《国安法》案件,经历15日审讯,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裁定被告唐英杰“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和“恐怖活动罪”罪成,押后至周四(29日)求情及判刑,两罪最高可判囚终身监禁。最受外界关注的,是案件牵涉口号“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法官认为被告明白口号有“分裂国家”的意味,多国传媒广泛报道事件,忧虑判决将为香港带来新的言论自由禁区。

2020年7月1日,也就是香港《国安法》生效第一天,当时23岁的青年唐英杰驾驶插有“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标语旗帜的电单车撞向警员,被控《国安法》下的“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和“恐怖活动罪”,被还押一年后受审。经历15日不设陪审团的审讯,3名《国安法》指定法官杜丽冰、彭宝琴及陈嘉信周二(27日)裁定唐英杰两罪罪成,周四(29日)进行求情及判刑。

根据香港《国安法》,“煽动他人分裂国家罪”,情节严重者可被判监5至10年;情节较轻者,可被判5年以下监禁、拘役或管制。至于“恐怖活动罪”,最高可被判处终身监禁。

法官认为“光时”口号“有分裂国家意味”

案件最受关注的,是有关“光复香港,时代革命”口号的定义。法官在判词提到,当被告展示“光时”旗帜时,被告明白这口号“有分裂国家的意味”,即是将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又指他有意图以该口号与人沟通,传达分裂国家的意思,有意图“煽动他人将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

2020年7月1日,24岁的被告唐英杰涉嫌在湾仔驾驶插有“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标语旗帜的电单车。(视频截图/有线新闻)
2020年7月1日,24岁的被告唐英杰涉嫌在湾仔驾驶插有“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标语旗帜的电单车。(视频截图/有线新闻)

法官又认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是被告提倡的政治主张。而被告没有在警方防线停下,最后撞击警方,是故意挑战警方,而警方是香港法治及秩序的象征。法官认为,被告的行为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本案争议重点在于“光时”口号是否具有“主张香港独立、分离国家”的意思。控方早前引述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智鹏的供词,强调从历史角度理解口号,并考虑口号原创者、香港本土派政治人物梁天琦的竞选演说,以及反送中示威的情况。

而辩方两名专家证人,包括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李咏怡,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峯的研究强调,不同人对“光时”口号有不同解读,不一定有推翻政权之意。

法官最终接纳刘智鹏的意见,认为“光复香港,时代革命”有密切语义联系,不能分开解读,要整句口号去理解。

学者:法官判决偏重控方专家意见 取口号其一含意

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香港法学人黎恩灏对本台表示,法官在判断时,主要偏重采纳控方专家刘智鹏的说法,即使涉案的口号能包含不同含意,但只要有其中一个含意,能承载刘智鹏的说法就已足够。

黎恩灏认为,法庭接纳“光时”口号涉及分裂国家,反映法庭呼应特区政府、警方和检控方对“光时”口号的诠释,并以法庭的判决令诠释变得更有权威。他担心判词的说法,会令“恐怖活动罪”日后被广泛应用。

黎恩灏说:“法庭判定唐英杰的行为,认为他的驾驶方法是针对警员的行为,再加上他的政治主张,就已经构成恐怖活动罪,令人担忧定罪门槛相当宽阔。一般的刑事罪行,例如危险驾驶,只要加上政治主张的推动,就可被冠以‘恐怖活动’,会令恐怖活动罪的应用范围变得相当广泛。”

2020 年 7 月 6 日,唐英杰乘坐警车抵达香港法庭。(美联社)
2020 年 7 月 6 日,唐英杰乘坐警车抵达香港法庭。(美联社) (Photo: RFA)

他又表示,是次判决是在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下产生,在判词中没有提及。包括由特首指定法官审判、取消陪审团制度,而唐英杰在审讯前已被还押超过一年,种种因素已影响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他认为,是次判决除了会影响日后与《国安法》有关案件的判决,即使与《国安法》法无关的案件亦会受影响,例如曾在公开范围展示“光时”标语而被检控人士的案件,法庭裁决时亦会应用是次判决的说法。

体制內法律人士:判决合理

港府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则认为法庭判决结果合理。他同意唐英杰案对往后案件有一定约束力,但仍视乎法庭依赖的证供和控罪牵涉的元素,“难以一概而论有这八个字就犯法”。

汤家骅说:“该案在表面上可成为有约束性的案例,因为是高院3位法官的判决。不过以后案件仍要视乎法庭依赖专家证供、环境证供,抑或客观判断。若是依赖专家证供,法庭或有不同理解。但若是依赖客观判断,即整体社会如何理解,在下一宗案件,法庭有相似或相近结果机会较大。”

外媒:判决将为香港言论自由设禁区

案件在国际引起广泛关注,多个英美主流传媒,包括BBC、CNN、ABC,以至台湾中央通讯社、新加坡《海峡时报》、半岛电视台等,都即时报道消息。

多国传媒都以“国安法罪成第一人”形容被告唐英杰,并提到是次案件判决为往后的《国安法》案件立下先例,影响日后判决。部份报道亦提及是日案件特点,包括没有陪审团及法官由特首指定等。而半岛电视台及《海峡时报》都报道,今次判决将为香港带来新的言论自由禁区。

记者:吕熙 刘少风 李智智 陈妙玲 责编:胡力汉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