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和立法会连日加班审议《基本法》二十三条,并透露该法更多细节,包括收藏旧《苹果日报》可能被认为持有煽动刊物犯法;以及像李文亮这样的吹哨人,也可能变成泄漏国家秘密。港府为什么如此快马加鞭地审议二十三条呢?
- 《基本法》23条细节曝光 最高可囚终身、知情不报可判14年
- 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若立法拟禁被捕者见律师
- 《基本法》二十三条陷阱多 压缩海内外港人交流、限制新闻自由
- 港府启动《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 法条严厉 内容模糊
- 港府启动《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 新增"叛乱"和"境外干预罪"
港府上周五(3月8日)公布《基本法》二十三条条文后,立法会连续四天加开十四次会议,就二十三条的草案的条文逐条审议,议员可以就草案没有写明或写不清楚的部分,要求官员解释和回应,负责审议的委员会已完成二十三条主要罪行和惩罚的讨论,在审议煽动意图相关部分时,同是中国全国政协委员的议员管浩鸣认为,《苹果日报》是煽动刊物,关注日后若有人在家中存有旧报纸是否违法。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保留煽动刊物均属违法。
邓炳强:“涉及的刊物何时印刷出版并不重要,但在法律通过后,你还保留有煽动意图的物品就是违法。如果说涉及的刊物,已放了很久,保留目的也不是煽动,也忘记有存在相关刊物,我相信可以作为合理辩解以处理这个问题。”
同样具有争议的披露国家秘密罪,兼任立法会议员的行政会议召集人刘淑仪以疫情“吹哨人"李文亮为例,表示日后公职人员在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事件时,能否直接公开,还是要先向主管报备才不算违法。港府代表表示,重大公众利益不是抗辩理由。
快速审议《基本法》二十三条草案 许智峯:模仿中国人大模式
流亡的香港立法会前议员许智峯表示,特别借亲北京议员提及收藏《苹果日报》有问题,是要在香港掀起大规模的自我审查运动,大幅收紧市民的思想自由。又说,以往立法会审议一条法律草案,最少要花一年,甚至一整个会期,即4年时间,但新立法会只用几天时间,已快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条审议,是模仿中国人大的立法方法。

许智峯:“从来没有见过对社会如此重要的法案,只是用几天完成逐条审议,这次是超出我的想像,我所看到是香港越来越偏离法治,像中国人大立法的人治做法,这种草率处理会使日后审理23条案件,被告难以追溯立法原意作辩解理由,降低对被告人的保障。"
评论:持有煽动刊物定罪门槛较低 更容易找借口拘捕目标人物
香港前区议员叶锦龙表示,他在2019年被拘捕时,警察到他家集中搜查有没有防毒面罩,想以此来作为罪证,以此推断。《基本法》二十三条的煽动意图行为,不仅针对藏有《苹果日报》,相信涉及政治事件的文宣,也会包括在内。港府要港人做自我审查,同时,看准这一条的定罪门槛比其他罪低,针对异见时可以加以利用。
叶锦龙:“他们认定是煽动的东西,还有2019年香港民主运动港人所做的所有文宣,可能推到更远,1989年天安门事件,当年《文汇报》做的天安门屠杀的特刊,在他们眼中也可以是一个煽动的刊物。香港政府现在做的立法的目的,使他们可以动用公权力,搜查他们想要抓的人,找他的家里面有没有这个煽动刊物,可以很容易就入罪。"
正在东京大学做香港相关研究的叶锦龙表示,被港府视为煽动刊物的资料,是记载着香港的历史资料,如果大量被销毁,会严重影响与香港有关的研究工作。
评论:港府想抹去港人历史 杜絶反抗的根和苗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苹果日报》涉国安法的案件,还在法庭审理,港府借亲北京议员,先把《苹果日报》定性为煽动刊物,其恫吓效果,不只是针对买了《苹果日报》最后一版的一百多万人,要港人忘记香港曾发生过的反抗历史。
桑普:“他要抹灭这个记忆,政权会怕的并不是历史,是害怕记得这些历史的人。所以我常说要拒绝遗忘。而记得这个历史的人是透过媒介,你继续藏有这些,就是薪火不灭,可以星火燎原,重点是害怕有一天这个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他要把以后反抗政权的根和苗完全拔掉。"
桑普相信,煽动刊物的名单在二十三条通过后,会不断扩大,只要政权不喜欢,藏有任何资料也可以成为定罪的理由。
记者:自由亚洲电台中文部 责编:陈美华、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