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李家超在香港主权移交二十七周年当天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我表扬上任以来的政策成效。但海外港人以办展览和追思会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纪录香港在国安体制下的白色恐怖现象,讲述港人的真实情况,抵抗港府粉饰香港的官宣。
七月一日是香港主权移交二十七周年纪念日,港府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上任后完成为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的历史使命,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形容今天的香港机遇远多于挑战,但在海外的港人则向外界呈现不一样的香港。
【七一主权移交27周年日】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July 1, 2024
【在台港人纪念回顾港人抗争史】
今年七一是香港主权移交27周年,一群香港人及支持香港的台湾伙伴在台北举办展览纪念与回顾港人抗争史,同时呼吁大众持续关注香港状况。#七一
陈子非拍摄 pic.twitter.com/zSCCN6oRez
在台湾的香港抗争者赴汤主办抗争展览,展示抗争物品、47人案被告的画像和台湾学生製作的民主女神像等,说真实的香港故事。赴汤表示,《国安法》实施后,港人不能像以往在“七一”上街游行表达诉求,连说话的权利也被消失。
赴汤说:“现在香港已经没有办法说一句他们不喜欢的话,前两天一个人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然后就被抓了。那些权贵高官他们一直在唱好香港,但是他们只是遮盖住香港发生的问题。27年以来自由度越来越下降,对我们的打压越来越严重。‘七一’是香港回归的例子,但是香港人觉得沦陷的日子。”
赴汤表示,除了展览外, “七一”晚上会有追思会,悼念因为反抗政府去世的港人,让公众不要忘记为自由付出的人。
展览吸引港人赴台声援 在港中国学生称看展览有助了解真相
这次展览吸引港人和在港读书的中国学生赴台支持。化名陈小姐的港人表示,希望支持还在努力的海外港人,又说,虽然香港人难以像以往站出来抗议,但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坚持。
陈小姐说:“这几天港府还在抓有到理大抗争的人,特别日子抓捕来恐吓大家不要出来,是政府这些年惯用的手法。但香港人很灵活,像刚过去的‘六四’,还有很多人出来,大家自己能做到的方法悼念,这种遍地开花和如水的抗争精神依然存在。”
化名阿圆的中国学生表示,反送中运动时还在中国,只知道官方说香港有反政府活动和打砸抢烧,疫情时到香港读书,才能从香港同学口中了解更多。阿圆表示,参观展览有助了解港人的真实想法,觉得中港矛盾因为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有差异。
阿圆说:“其实97年香港回归,当时说的一国两制,大陆那边和香港人自己理解的一国两制并不一样。大陆认为是一国两制,就是一国,香港认为的两制一国,虽然是一个国家但两制更前提,所以相互之间的严重矛盾慢慢激化,变成现在的模样。”
港人自组匿名观察团撰写报告 记录“国安体制”下港人自由被打压实况
另外,《香港国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在港实施,一批港人组成观察团队在“七一”发表“国安体制在香港”的报告,纪录香港实施《国安法》以来对社会的影响。报告显示在“国安体制”下,港府把法律和司法武器化,透过拘捕和长期未审先囚营造白色恐怖,又彻底改造香港治理架构,使公民社会和游行集会绝迹。同时用约谈、跟踪、监控、威胁和骚扰行动者的非正式手段,加强控制媒体、文艺和出版等防止软对抗,以限制港人的公民权利,希望报告能让外界更了解《国安法》下香港的转变。
流亡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峯表示,报告突显港府用非法律手段对港人各种自由的打压,并以音乐人何韵诗周日(6月30日)办网上音乐会时,有数十名警察到场为例,显示文化艺术界已成为国安体制针对的目标。
许智峯说:“《国安法》和23条的执法宗旨是要扼杀自由精神,港府不一定用这两条法律,而是要从上而下收窄港人的自由,打压文化活动是很重要的指标,像何韵诗的例子,港府不一定用拘捕行动,但可以用不同的手段让政权不喜欢的文化艺术活动不能在香港生存。”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港府在二十三条立法完成后,不断向西方社会说好香港故事,想扭转西方社会对香港的负评,但种种事例已说明香港的实况,认为港府的大外宣只能成为对北京表忠的谎言。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