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欲以香港为试点重开国门 香港各界盼松绑通关

香港政、商和专家近日都发声表态,批香港过度防疫,影响竞争力,要求港府放宽入境措施。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正研究调整时间。评论相信,各界对通关风向转变,与北京想要借香港作为重开国门的试点有关,但因为香港政府对北京唯命是从,导致反应过慢,难以扭转优势逐渐流向新加坡的局面。

香港严格的防疫入境,近日已引起政、商和专家的不满。继前政协常委吴光正早前发文,批防疫政策使香港失去国际中心地位后,亲政府地产商陈启宗也表示,中国处理疫情的方式使世界困惑,形容防疫使香港经济与外界隔绝,不利营商。

为港府担任专家顾问的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和香港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先后撰文,要求政府放宽防疫限制。

袁国勇与另外3名港大专家发表联合文章,表示香港接种疫苗的比率高,经过多轮疫情后,估计已有超过95%的免疫人口,再出现爆发的机会很低,认为抗疫政策,必须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变,香港有条件再放宽管控,尝试用检测代替隔离的「0+7」方案,或者更为进取的方案,可以推动香港加速恢复正常。

张炳良撰文表示,抗疫使社会付出很大代价,使社会经济内伤不止,市民和商界不能无止境地守下去,而不知终局,否则会出现「手术成功但病人死去」的局面,尽快通关复常,才能确保香港活力。

香港特首李家超周二(9月20日)在行政会议会前见记者时承认,防疫管控有碍香港与世界接轨,表示正积极研究有何调整的空间。

李家超:"当然我们是知道在疫情方面的管控,会对与外国接轨造成影响,而我的政策方针,是朝着能最大联通世界的可能性,以及减少因为检疫安排,在联通世界时所带来的不方便,我们会朝着最大空间去做,会有序开放,大家应该对香港有信心。"

对于近期多项原计划在香港举办的国际活动,如世界龙舟锦标赛和香港马拉松,都因为防疫过严而取消或改期,李家超表示,已派专员与主办单位商讨。

香港政府防疫程式“安心出行”(美联社)
香港政府防疫程式“安心出行”(美联社)

黄柳权:香港特区因时因势调整防疫措施无可厚非

港澳办副主任黄柳权周二在北京出席中宣部记者会时,也被问到,香港与世界的联系会否因检疫安排而削弱,黄柳权表示,香港因时因势调整防控安排,无可厚非。

黄柳权:“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后多次强调,接轨世界与和内地通关并不矛盾,特区政府因时因势调整和优化香港的疫情防控措施,无可厚非,也不需要去过度解读。”

评论:中国借用香港通关为开国门做试点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除了留意香港的意见外,也要留意过去几天北京高层的动态。他表示,过去一个星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副主席王岐山都有外访,相信北京已有意重开国门,但疫情和中美关系恶劣等因素,影响外资重返中国市场,估计北京有意借用香港,测试外资是否有重返中国的态度,又说,从黄柳权的言论,到香港政商和专家的表态,可见是与北京风向转变有关,为香港通关做测试。

桑普:"中共政策的问题有所改变,为开国门做试点是主要原因。所以是全国一盘棋来打,第一就是中共希望用香港做测试,看看国际社会和商界,是因为疫情管控,导致他们不来,还是另外的因素,就是中国极权化而导致他们不来。还有,更重要是用通关的方式,让香港能够有生意往来,展现北京对香港镇压之后,在中共统治下,香港二次回归之后仍有活力。"

他表示,在过去半年,因为香港疫情管控太严,导致大量资金、人流和物流,都流向新加坡,也是北京有意加快香港通关的其中因素。但他表示,香港政府现在做任何决策,都要听从北京指令才启动,导致反应和决策过慢,认为香港现在才为开关做准备,已是太迟。

评论:港府太慢放松防控恐使财政现巨额赤字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人流资金流便利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的条件,香港由今年4月开始,在经济和通关复常的安排上,已落后于新加坡,形容香港政府是"每一步都比别人慢一步",不仅影响香港复苏的步伐,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地位可能被新加坡取代,使港府在楼市、股市不佳,卖地和税收收入大减下,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巨额赤字将不再是"狼来了"的故事。

记者:陈子非 责编: 陈美华许书婷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