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一届区议会选举将于12月10日举行,北京和港府改动后的新制度,大大提高报名参选的门槛,亲北京政党能顺利过关,但民主党派、甚至非建制的政团,却难被提名。原计划派6人参选的香港最大民主党派民主党,38年以来首次也无法参选。
2019年香港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大胜,北京和港府其后更改选举制度,重启委任制,减少8成的直选议席,参选人要拿到最少50名选民提名,以及最少3名政府委任的3个地区委员会(简称三会)成员提名,通过资格审查,才可以参选。
北京和港府改动后的新一届区议会选举,将在12月10日举行,提名参选期在周一(10月30日)结束,共有399人报名,但香港最大的民主派政党民主党,原计划派6人参选,最终因无法取得三会成员的提名,无法参选。港区人大代表田北辰担任召集人的政团“实政圆桌”,也遇到提名不足,或有三会成员谘询三会主席后撤回提名等问题,最后只有1人能报名,田北辰批评三会成员背弃作为提名人的责任。反观亲北京的政党民建联,44人拿到直选报名所需的提名,达到总议席的一半。
香港特首李家超赞扬三会成员严格把关,把非爱国爱港人士排除在选举外。中联办主任郑雁雄在”完善地区治理”研讨会表示,新制度能彻底终结“反中乱港”份子透过选举,进入治理架构,清除港版颜色革命的土壤,让香港民主发展从邪路重回正轨,强调管治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之手。
郑雁雄:“如果不是爱国者,甚至是反中乱港份子,连参选的资格都没有。允许和欢迎有错失的人,转变到爱国爱港立场上,但确认转变需时,要看行动,不可能昨天还在反中乱港,今日喊两句口号,就摇身一变成爱国者。”
前区议员:区议会沦为政权伪造民意的工具
曾担任民主党3届区议会议员的许智峯对民主党无法再参选,感到可悲,形容区议会不仅是从政者的入门阶梯,也有很强的民意授权和政治能量,这次封杀民主派和非建制政团参选,反映新制度下,不够红、不够专不能参选的事实。
许智峯:”在这个选举制席下,民主派或非建制派已不用多想,一定无办法参选,这次看到连温和建制派,自视作爱国者的人,也拿不到提名参选,反映建制派当中的人,也要‘斗左斗深蓝’、只有反民主的人,才取得北京的欢心参选,在新制度下要生存,会出现极端民粹主义,突显香港民主大倒退的极端程度。”
前区议员兼香港区议员海外网络成员叶锦龙表示,区议会是香港最接地气的议会,在政治和民生议题发挥为市民发声的功能,认为这次彻底把民主派的声音清零,使区议会失去代表民意的功能,不再有真“选举”,只留下框架,被政府利用伪造民意。
叶锦龙:“港共政权很明显是要营造一个气氛,议会中清一色全是他们的人,未来的所谓区议会,根本只是做港共政权的应声虫,政府说什么,你投票赞成就行了,会出现的问题就是会製造一些所谓的民意,为他们政权的恶行去背书。”
评论:中共以政治安全凌驾一切
时事评论员桑普表示,郑雁雄和李家超的论调,显示国家和政治安全凌驾一切的主调,中共不再需要民主党派,为吸引外资投资当香港的政治花瓶,又说,这次只有亲北京政党能取得参选资格,反映投降没有好结果。
桑普:“共产党在招降纳叛后,这些人就算把他们纳进来,最后不会相信的也是这些人。原有那批的共产党员,会觉得你是异类,也会用各种方式把你标签、造谣,把你批斗和整死,毛泽东时代已看到很清楚,这个类似于共产党对待国民党的叛徒一样,可以看到这个是没有将来的。”
桑普表示,民主党参选路完全被封杀,只能走压力团体的路,但没有议席和资源,难以为继,最后可能转型成为志工团体的运作。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 陈美华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