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2月22日到香港展开为期七天的考察调研。近年香港经济和民生陷于困局,所谓"唱衰"香港的声音此起彼伏。外界相信,夏宝龙此行是要"对症下药",但有分析认为,随着"两制"逐步消失,香港要脱困谈何容易。
中共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2月22日上午抵达香港后,首先参观被他形容为“享誉全球金字招牌”的香港国际机场,行政长官李家超及政务司长陈国基到机场迎接。其后,夏宝龙到政府总部听取特区政府,包括财金官员的汇报。访港七天期间,他将会见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商会等,也会到社区与港人交流。
随着香港经济持续不振,所谓“唱衰”香港的舆论不断涌现。中国大陆民间早前曾形容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更提出,香港已经“玩完”。
夏宝龙到港前夕,罗奇接受彭博社采访,提出北京若希望香港这个金融中心拥有更好的未来,必须修复自身经济,更积极及更透明地强调对“一国两制”的承诺。罗奇还认为,解决中国经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并不容易,大湾区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概念,香港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外界普遍认为,夏宝龙到访香港除了消除港人对基本法23条国安立法的疑虑,另一焦点是财金和民生,要为香港脱困“对症下药”。
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香港经济、民生问题其中一个关键,是外资对实施《港版国安法》的香港失去信心。
刘锐绍:“外资看香港都是看钱,能赚钱就来,但是现在香港整个环境,各个方面都政治化以及大陆化。这跟以前‘两制’特点明显,能保障外商信心很不一样。(夏宝龙)要问的不是港府能做些什么,而是北京能让外商、外国相信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你怎么责怪香港政府也是没用的。”
前《南早》总编批港官只顾讨好北京
前《南华早报》总编辑王向伟日前曾表示,北京不懂管理资本主义的城市,而港府官员只会“躺平”听北京意旨,导致香港逐渐失去优势。香港的经济、民生困局是否该由夏宝龙“把脉”,刘锐绍有这样的看法。
刘锐绍:“基于权力分配、权力来源,大家普遍了解的道理往往不能成为事实。的确,‘香港人最懂得香港’,但是从北京的角度看来,‘我已经给你二十多年时间,你还是搞不好,你搞不好我来搞。’这是很无奈的现实情况。”
日本香港民主联盟执行总监李伊东则表示,若夏宝龙到香港考察是为了给香港经济、民生“寻药方”,将是一大讽刺。
李伊东:“这是很讽刺的,因为把香港经济弄到这个地步的归根究底是共产党,就算共产党知道香港有这个能力把自己的经济搞好,它也一定要派人过去控制香港。”
曾任港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的张炳良,近日在香港报章撰文,认为香港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被“去两制”化的风险日增,若处处只跟大陆、靠国家,未能发挥独特所长和贡献,则所谓制度优势会成空话;另一挑战是香港政府及社会能否把握“港版国安法”下的治理艺术,避免出现抓得过死或自我设限,遏抑原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工作氛围。按照张炳良的说法,目前无论中国大陆或国际观感上,对香港的质疑正在升温。
李伊东对于香港被“去两制”深有体会。他认为,近日震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球王梅西缺阵事件源于港府官员大陆化。
李伊东:“香港的官员想弄一些热闹的场面出来,譬如说,把梅西弄来香港,营造人山人海的场面,向中央展示。透过这样的画面显示香港经济已经复苏,可是,现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经济制度已非常接近。外国企业在香港做生意会考虑到制度上的风险。这个问题不是中国官员过来香港讲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
记者:自由亚洲电台中文部 责编:陈美华、梒青 网编:瑞哲
编者按:这篇报道内容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