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安法下清洗史实 六四博物馆改网上开办

香港后国安时代,纪念“六四”需要转用新方式。香港支联会周三(4日)宣布,由策展团队独立运作、众筹而成立的网上“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正式开馆。总策展人是亲历八九的中国记者长平,他接受本台专访表示,香港在《港区国安法》的严峻政治环境下,担忧真实历史会被逐步销毁,“数码化”是另类抗争方式以承传史实,确保记忆不被清洗。

网上 "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 共分6个展馆,分别为时间馆、空间馆、人物馆、香港馆、媒体馆和文艺馆,收录各种参考文献及媒体报道,记录1989年六四事件和之后发生过的重要历史时刻和内容。博物馆筹建运作来自支联会于去年6月至8月的众筹,共筹得大约167.5万港元。

“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共分6个展馆。(网页截图)
“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共分6个展馆。(网页截图)

长平:“数码化”有效保存实史

身在德国的总策展人长平,藉远洋电话向本台表示,因应香港在《港区国安法》下政治打压剧烈,支联会已于7月10日遣散所有职员,而常委由20多人减至7人,包括在囚中的正、副主席李卓人和何俊仁,和还被拘禁中的副主席邹幸彤,因此已无法如常运作博物馆,要以网上博物馆自开馆日起,脱离香港支联会,由策展团队独立运作。

作为“六四”见证者,长平主要负责全球建立策展、档案及技术团队。他表示,香港实体“六四纪念馆”现仍被迫关闭,坦言忧虑当中收藏逾30年的文物和历史实物会被销毁,故认为在现今网络时代,“数码化”暂为最有效“抗争”方式去保存实史之余,亦可广泛流传,至于实体纪念馆假以时日再考虑重新开放。

长平说:希望通过这项目告诉人们,当年枪声响过后,所有活着、出生的人都是“六四”屠杀幸存者。回望过去30年,“六四”发生至今,决定了今天中国在世界的格局。不只是呈现历史,亦展示今天的状态。

身在德国的总策展人长平。(长平独家提供/资料照)
身在德国的总策展人长平。(长平独家提供/资料照)

设“学术委员会”建可信学术基础

长平说,博物馆的内容较以往更全面,以“六四”为主线,再延伸呈现中共政权下的威权统治,和对世界争取民主自由的影响,翻译多种语言版本。另设“学术委员会”,邀约有关专家学者加入,包括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阿古智子(AKO Tomoko)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者白夏(Jean-Philippe Beja)等,协助史料收集和研究,建立可信的学术基础。

他还表示,博物馆内容会持续更新,除了收集全球各地“六四”见证者,包括当时抗争者、学者等不同阶层的资料,亦包括文物、档案、影像、口述历史等,同时连结世界各地学术机构关于“六四”研究的档案库,以及包含1989年社运如何推进全球民主运动。香港近年政局变化亦是“六四”延伸,亦会包含在内。

去年《港区国安法》生效后,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曾撰文指,支联会筹办“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是想抢夺历史话语权,涉嫌颠覆国家政权。为保所有参与者安全,长平称“已有全盘准备”。

香港支联会宣布,由策展团队独立运作、众筹而成立的网上“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正式开馆。(AP/网页截图)
香港支联会宣布,由策展团队独立运作、众筹而成立的网上“六四记忆.人权博物馆”正式开馆。(AP/网页截图)

他说,目前馆博物策展及制作团队要隐姓埋名,“只能以一支神秘的影子团队存在”,亦有全球义工配合,整体运作畅顺,惟部分资深学者因忧虑法律风险而中途退出。他又透露,所有捐款者资料已在开馆后全数销毁,而博物馆的伺服器和众筹户口均在海外,以防遭网络攻击和资金被冻结。

市民:可更安全、多角度了解历史

对于“六四博物馆”以新方式呈现,多位香港市民受访时表示欢迎,其中市民何先生认为“六四”在港已成敏感词,网上博物馆可让公众更安全、多角度了解历史。

何先生说:历史是在这里,但有些人想改变那历史。(说“六四”)可能违法,又不批准六四晚会,以前支联会年年都有。政权已镇压(当年的)学生,改变那代人对这事件在普世价值的看法。

原本由支联会建立的“六四纪念馆”,自2012 年起屡经波折,包括遭业主立案法团指违反合约用途而一度停运,又曾多次遭建制团体骚扰。2021 年 6 月,香港政府指场地未有公众娱乐场所牌照,支联会决定暂时关闭“六四纪念馆”。

记者:李智智、郑日尧 责编:胡力汉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