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散 在台港人相会高雄办年宵团聚

0:00 / 0:00

一群在台港人农历新年期间在高雄卫武营举办"2023香港年宵在高雄─香港文化艺墟",吸引全台近三十个摊位共襄盛举。离家的港人說,来到异乡,更珍惜能一起过节的温馨气氛。

“香港年宵”从大年初二到初四(23到25日)活动由高雄市政府与台湾香港协会共同主办,以香港惯称的“市集”——“墟”为象征,举办一场结合港式文化、表演及美食和文创产品的活动。

“香港年宵”活动首次在高雄卫武营举办,人气和买气都比不上另一头原有的黄昏市集美食摊位。活动的参与者Nelson骑着脚踏车,拿着一叠传单在公园周遭沿途发放、卖力宣传。

活动的参与者Nelson骑着脚踏车,拿着一叠传单在公园周遭沿途发放卖力宣传。(黄春梅摄)
活动的参与者Nelson骑着脚踏车,拿着一叠传单在公园周遭沿途发放卖力宣传。(黄春梅摄)

Nelson说着流利的普通话,他说是在香港看台剧学来的。第一次在台湾过农历新年,他在受访时比较了台港过节习俗的差异。“在香港过年会比较想要找地方消费。我听台湾人告诉我,他们年初二、初三会回老家,所以很难得这边可以聚到一个市集很开心。”

在高雄开设港式餐厅的罗小姐,过年期间选择到市集来摆摊位。她接受本台访问时回忆起,过去在香港都是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来到台湾,家人不在身边,朋友也不多,大部分的台湾朋友都回家过年,来到市集有了“团聚”的感受。

“我们想这么多香港人聚在一起,参与这个活动,一起过来玩就好。”罗小姐说。

香港回不去了 港人移居台湾重启生活

罗小姐是2019年10月、香港“反送中”运动如火如荼之际移民台湾的。过去经常到台湾旅行的她非常喜欢台湾,早前就规划申请投资移民,遇上了反送中曾想过是否要缓些,但最后在申请期限前来台。

在高雄开设港式餐厅的罗小姐,过年期间选择到市集来摆摊位。(黄春梅摄)
在高雄开设港式餐厅的罗小姐,过年期间选择到市集来摆摊位。(黄春梅摄)

罗小姐:“当时我们想过来是因为,我们觉得香港应该不行了,中国不会放香港有任何自由的地方。我们也有考虑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们最想过生活的地方就是台湾。”

Nelson目前仍在找工作,他说,台湾的人文文化和香港接近,台湾的民主自由比香港好,住起来也舒服,他也很希望能有机会在台湾定居。

“当一个政府的行为、行动、部署,从来没有意愿或是去听那个地方人民声音时,你不能怪那个地方人民有离开的心意。”Nelson诉说着自己离开香港的动机。

对于外国游客最在意台湾“行的安全”,根据台湾的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导委员会统计,2022年1-11月台湾因车祸死亡人数达2560人,平均每天8.5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形容,台湾道路交通“仿佛地狱”。

台湾特殊的“机车文化”,机车停等红灯“待转区”有些区域划设在汽车车道前,让外地来的人无所适从,更别提偶尔有老人骑车从巷弄窜出险象环生。

Nelson的台湾朋友开玩笑地善意提醒他,所谓的“待转区”应该称为“待撞区”,但这并未影响他定居台湾的决心,在香港的朋友圈有同样想法的也不少。

Nelson说,“这一年来到台湾的港人真的多很多,我有些朋友他们分属不同群体,但是约莫有一半以上的朋友都来到台湾,中部或是北部、最多是南部。”

活动的参与者Nelson骑着脚踏车,拿着一叠传单在公园周遭沿途发放卖力宣传。(黄春梅摄)
活动的参与者Nelson骑着脚踏车,拿着一叠传单在公园周遭沿途发放卖力宣传。(黄春梅摄)
在台港人春节期间在高雄卫武营举办市集。(黄春梅摄)
在台港人春节期间在高雄卫武营举办市集。(黄春梅摄)

“二次移民”热议 在台港人提建言

近期在台港人“二次移民”话题引起热议,罗小姐说,也许是她经营实体店面,所以移民申请并未受到太多的阻碍。身边确实有些朋友住了一年左右却因为申请定居迟迟没有回音,要延长居留不知道何时才能核准,因此萌生去意。她说,离开的朋友们认为在台湾已经投资不少,不想继续花钱。

罗小姐:“我们过来是要开店,他们觉得开店赚不了什么钱,还要雇用两个人,开支很大、负担不了。”

罗小姐分析,自己曾评估过移民加拿大或新西兰,但投资门槛比台湾高十倍,语言文化差异更大。她建议想来台湾的港人要调整心态,很多人抱着想退休、希望容易过生活,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在香港,在异乡落地生根不容易,要重新建立所有的关系与连结。她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但是心态可能要再正面一点。

记者:黄春梅 责编:许书婷 陈美华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