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去中国化史观 新生代“台湾”认同

0:00 / 0:00

在周一报导的“老兵与小台独”专题中提到,台湾新生代深受“去中国化史观”影响很大,在国中历史课本里,“台湾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分离出来,也影响年轻世代对“台湾人”的认同远超过“中国人”。

曾羿翔:“台湾给我很多生长的环境、读书啊、长大都在这边,所以我觉得我是台湾人,可是以文化来讲,我觉得我是中国人。可是我不觉得我是大陆人。”

曾经在媒体短暂工作,目前就读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的曾羿翔说,要在同侪间说出“认同文化中国”很不容易。

而论文题目研究“反服贸运动”的淡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硕士班研究生王崇懋,很清楚地说出“我是台湾人”。

王崇懋:“其实跟中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连结。有一些历史背景的关系,会有人觉得我们也可能是中国人,或者说我们的祖先是中国人,那我们应该是不是也是中国人,如果自己的意识上,那我觉得我自己是台湾人。”

在台湾的国中历史课本中,从李登辉执政1994年起,台湾历史就“独立”占了两册,“日治时期”也归在“台湾历史”。但是“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被同样纳入“中国历史”。

22年正是整整一个世代,曾经参与“占领行政院”运动的吴浚彦认为,太阳花学运世代对台湾的认同远超过“中国”,马政府过度“倾中”政策,和实际感受台湾在国际社会遭到打压的经验冲突,基于反对向中国靠拢下,才掀起一场风起云涌的“反服贸运动”。

吴浚彦:“到我们这世代的时候,他认同不正常的情况,已经降到非常非常低,你去问新一代的年轻人,你是中国人吗?他搞不好会生气,你要问他说你是哪里人,他想到的是我是宜兰人、高雄人、垦丁人,你永远不会有个选项,蹦出来说我是中国人。”

吴浚彦的父亲是游览车司机,2008年陆客团“一条龙”,因为旅行社收不到对岸的钱而倒帐,父亲从此退出陆客团行列。这种失败经验,让他对过度“倾中”感触很深,太阳花学运后,他毅然辞去工作,成立“台左维新”,倡议台湾独立,“台左”的理念,和94岁的李登辉一拍即合。

吴浚彦:“像我们『台左维新』还有一些独派团体的立场来讲,我们反对侵害台湾主体,任何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协议,很明显中国对我们是有恶意的,所以我们拒绝。第二个对少数的资本家、政客,在这样不透明协议当中,少数人得利,而多数人受害是不知情的。这一点我们是站在“独跟左”的立场。”

李登辉最后一战,寄望宪改一举建立新的“共和”,这老、少两个世代并肩作战,不知将会如何改写台湾的命运。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