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国立故宫博物院这个月推出“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重磅特展,三件都是近千年的作品,而上次合体展出已是10年前。在本台“亚洲很想聊”节目中,故宫书画处长林丽江形容“他们相遇比牛郎织女还难”。到底台北故宫“镇院三宝”有什么样的魅力?故宫又如何运用这种珍贵收藏的力量,成为台湾对外最好的文化大使?
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年底压轴大展“镇院国宝-范宽‧郭熙‧李唐”特展,规划将范宽的《谿山行旅》、郭熙的《早春图》、以及李唐的《万壑松风》再度合体,被视为艺文界一大盛事。
故宫书画处长林丽江在“亚洲很想聊”节目介绍,范宽的《谿山行旅》是西元一千年左右的作品、郭熙的《早春图》是1072年、李唐的《万壑松风》作于1124年,也就是北宋灭亡的前两三年。林丽江说,这三幅画是目前现存北宋最重要的三幅山水画。三幅摆在一起各自有些不同的特点可以彼此彰显。
林丽江:“这三件作品跨越北宋的早、中、晚三个期间,当他们并看时可以看到北宋的山水画整个发展历程。这三件作品经过一连串的战乱、偶然,最后还是在台北故宫。让三家再次聚首,因为他们不是常常见面,比‘牛郎织女’还更难!(很好的比喻)趁着故宫扩整建之前,让他们再次跟观众见面。”
《谿山行旅》、《早春图》、《万壑松风》睽违10年合体
根据故宫的介绍,这三幅画是"巨碑式"山水典范,主体都高耸在画面正中。从构图上来看,范宽《谿山行旅》布局雄伟,层层山脉相当有立体感,叶形变化丰富,细看画中还可见一列驮负重物的驴队,虽然渺小,但却能感受到行动的力量,有人甚至将这幅画比喻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或“故宫的蒙娜丽莎”;郭熙《早春图》灵动活泼,充满律动感,画出大自然被隆冬冰雪封冻后,在春雷乍响时万物甦醒的感觉,画中还隐藏了13个人物,写实而生动;李唐的《万壑松风》扩大近景树石比例,峥嵘翘拔直逼眼帘,松树顶上还穿插了棉花般的白云,巧妙拉开前景与远山距离,观者靠近时会也仿佛置身密林深处,这种近距离观察自然所呈现的透视感,也让李唐成为南宋山水画风格的先行者。
《谿山行旅》考证成话题
在节目中,范宽的《谿山行旅》考证也成为话题。《谿山行旅》右下角树叶中的范宽签名,是1958年故宫一名技工牛性群发现画中似乎有字,找来当时故宫副院长李霖灿确认,才发现上头为“范宽”签名,证明明代董其昌在画上所题“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并非虚言。
林丽江解释,在现代的学院里面认定的一些艺术史进程,或者认定哪些画是真是假,在明代、或者宋代可能有另一套艺术史的真正经典之作。
林丽江:“从我们有限的研究来看,这一件作品应该是范宽的。不只是签名而已,不只是上面所画的,还有整个画所呈现的空间,我们有个相对照的系统,考古从一千年墓葬挖出来的,我们比较确定这张画至少有一千年的年纪,我们有对照。范宽的《谿山行旅》空间结构,应该的确是那时候,就算不是范宽的画,也是北宋前期非常重要的画作。”
美国《生活》杂志在2000年评选出的100个生活于1000年至1999年之间的对全人类有巨大影响的著名人物,范宽是中国人物6人里的一位,足见范宽在西方的影响力。
陆仲雁以文艺复兴时期做比较 引领外国宾客进入故宫“盛典”
“镇院三宝”从国民政府迁台以来,曾在1961年同时到美国展出过,但之后一直到现在,三件国宝都未曾到海外展出过。节目的另一位来宾,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得主、实践大学客座教授陆仲雁从21岁就进入故宫,因为精通法语与西班牙语,担任导览期间负责接待外交部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要怎么把故宫国宝介绍给其他国家的访客,陆仲雁不只要了解故宫文物,还要熟读西洋史。
陆仲雁:“当我带他们去看像北宋、唐宋、五代时期,中南美洲的人他们是很热情的,喜欢colorful(色彩缤纷)的,他们不太能够理解。可是,如果是法国人或是美国学者,他们读过方闻、高居翰都是有关中国绘画,等于是一种盛典一样。”
陆仲雁举例,以范宽为标准的1千年,再对照西方要到16世纪、也就是1562年左右才开启文艺复兴时代,也就是人文艺术的出现。当时在佛罗伦斯-文艺复兴发源地,他们创设艺术绘画学院;法国更晚,要到17世纪、1648年才创设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陆仲雁说,对欧洲的访客来说,他们是抱着朝圣的心情而来。
陆仲雁:“我通常会用比较的方式,华夏1千年前的绘画,北宋11、12世纪,跟他们在11、12世纪还在宗教艺术创作上、歌德艺术的表现相比较,他们就会了解。1726还是绢本、纸本,笔墨、设色(国画的一种技法形式),这些设色还能看到,为什么能流传久远,这些对他们来说是amazing(不可思议)!”
故宫最夯“三宝”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入门款”
虽然范宽《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图》、以及李唐《万壑松风》被称为“镇院三宝”,但是一般民众对台北故宫更感兴趣的是另三件宝物,分别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即使这三件称不上“国宝”,但却是台北故宫最好的“文化大使”。
陆仲雁提到,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想跟法国罗浮宫借“蒙娜丽莎”,当时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任命的文化部长答应了,因为他认为国宝就该扮演“文化大使”的角色。陆仲雁认为,国宝可以扮演国民外交角色,因为“世界无国界”,文物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让彼此的文化,透过博物馆专业的策展,还有国际专家的交流。
陆仲雁:“这让我想到2013年故宫的翠玉白菜,跟东京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谈交流展时,他们一直想借翠玉白菜跟肉形石,前后谈了10年,签约前确定让翠玉白菜去了东京,但是只去三个礼拜,然后就有10几万的参观人次;肉形石则去了九州。”
主持人戴忠仁回忆,曾在故宫录制其他节目时,因为一阵喧哗而中断,原因是陆客团争睹“翠玉白菜”等三样宝物。
“对我来说蛮好的,大家各取所需,因为他们如果都去排肉形石、翠玉白菜,画廊这边就会清静一些,就可以看画看得久一点。我其实觉得没有什么妨碍,而且观众因为翠玉白菜、肉形石而入门,开始也对其他东西感兴趣。”
林丽江解释,当游客看到别的文物继续找资料,就会发现其实台北故宫不是只有翠玉白菜,她反而乐观其成,认为这是“入门款”。林丽江说,有人来看,故宫才能对他们说故事。她开玩笑说,如果观赏者对“北宋三家”不熟悉,也可能是故宫的错,因为他们没有把故事好好说清楚。
台北故宫随着国民政府迁台,根据故宫的历史记载,1931年918事变,1933年当时的北平濒危,于是在当年2月起,故宫文物分五批完整运抵台湾,加上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颐和园等单位文物,共计6,194箱又8包。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 许书婷 梒青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