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里发生了学生与警方暴力对峙,校方通过积极斡旋,阻止了形势的继续恶化。这一事件揭示了香港各大学校方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在保持校园秩序和维护学生权利之间取得平衡?有评论者指出,校方应该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香港中文大学广阔校园里的催泪烟雾已经散去,曾燃烧的熊熊烈火也已熄灭。校方同情学生,同时又在警方与抗议学生之间居间协调,这在舆论界获得了普遍的好评。
一直坚持抗争的香港大学生戴维(David Ng)对此也表示了认可,
“我们还是看见,他们冒着相当的危险,为了学生和教职员的安全,亲自上火线来试图平息当时的紧张形势;另外一方面,校方在非常紧张的形势下,果断地宣布了停课。”

中文大学的校园对抗或许是五个多月以来,香港警方和抗议学生直接对抗的高潮,但它也揭示出学校管理方在这种对抗中的艰难处境。香港多所大学早在9月份就发出声明,要求警方不要随意进入大学校园。同时,各大学的管理方也不约而同地对外表示,谴责各种暴力。

在香港一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美国政治学者丹尼尔·加勒特(Daniel Garrett)指出这种情景存在不合理,
“坦率地说,当政府闯进校园,引起纷争,这就不是大学管理方的责任来负责维持校园秩序了。这显然不合逻辑。”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在10月份曾发表公开信表示对学生的同情,并承诺将对警方不当使用暴力或违反人权予以谴责。但这封信引起中国官媒强烈反弹,《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这封公开信有失公允、随波逐流。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有报道指出,香港主要的八所大学都是公立大学,每年依赖香港政府200亿港元的预算;而且这些大学越来越依靠从大陆渠道获得一些研究资金。这使大学的管理方在处理学生抗议问题时,比较尴尬。

前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裴毅然认为,校方困境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港府。他用民国时期,蒋介石对待抗议学生的态度来作比较,
“蒋介石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相当克制的,他是亲自把这些学生请到他的住处,跟他们恳谈,而且尽量是软化的状态、对话的状态。不像中共,现在是不对话,不理你,让你去闹。香港现在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缓和,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除了警方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外,校园内香港学生和大陆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紧张的态势。7月份才从香港返回美国的加勒特指出,现在香港大学校园里大陆学生很多,但大陆学生和香港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有差别,还发生过冲突。而大陆学生与港生之间本来就存在隔阂,
“从我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大陆来的学生和香港社会融合得都不好。而且很多人认为,中国共产党试图渗透到大学的学生会里,有一些有背景的大陆学生在竞选学生会主席,这包括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中文大学等。”
同时,《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的报道还指出,目前香港的紧张局势可能会给各大学的国际招聘和国际合作带来了负面影响。香港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很高,香港大学目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列第35位,另有两所香港大学在60位以内。
前中国大学教师王德育认为,香港大学要想稳定形势,应该采取更积极的行动,
“学校的校长和教职员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发表声明,并对警察的行为进行谈判。我们现在看到零星的,校长去和警察交涉等等,但我们没有看到更系统化的保护学生的行为。”
目前刚刚被迫放假的戴维则提出,香港大学应该联合起来与港府恳谈,
“这些大学的校长们可以和政府就目前的情势进行深刻、真诚的讨论,因为大多数校长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比起学生,政府还是比较能听大学校长的。”
但他认为,以港府目前的这种状态,恳谈未必能够实现。
(记者:王允 编辑: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