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标志香港民主运动走向激化的转折点。以争取双普选为目标的雨伞运动,吸引超过一百二十万港人占领香港多处长达七十九天。虽然运动无果而终,但为香港民主运动留下政治遗产和启发。本台制作了五集的"雨伞运动十周年系列",首集专访占中发起人之一陈健民,总结雨伞运动对香港民主的价值。
戴耀廷宣布:“占领中环,正式启动。占中会以占领政府总部开始!”
争取双普选的占领中环行动,因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和学民思潮占领香港政府总部前的公民广场提早启动,其后大批警员向占领者施放胡椒喷雾和催泪弹,参与者以雨伞作阻挡,揭开七十九天雨伞运动的序幕。
【雨伞运动十周年系列】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September 25, 2024
【占中发起人陈健民:雨伞运动在香港民主路的定位和政治遗产】… pic.twitter.com/w3Ej3KvdYk
陈健民:雨伞运动是港人走向激进化民主路的分水岭
“占领中环”发起之一陈健民教授接受本台专访,回顾雨伞运动十年对香港民主路的影响。他表示,香港从殖民地时代已是一个金钱社会,很多港人只专注赚钱,不谈政治,但在主权移交后,港人试过不同方法想扩大民主权利,在法律规范下争取《基本法》所写的普选权利,但都没有得到北京和港府的回应,雨伞运动是港人走向以激进方式争取民主的分水岭。
陈健民说:“2014年的雨伞运动就是一个分水岭,第一次用一个所谓的违法方法:公民抗命,参加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要争取民主要付出代价,表达港人的这种决心。雨伞运动没有马上改变这个制度,可是它让一百二十万港人卷进这样的一场运动里头,其实产生启蒙的作用是非常之大。”
陈健民:雨伞运动启蒙港人认识民主的重要
十年后的今天,占领区的点滴仍深深刻在陈健民的心中。年轻人在占领区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他们对美好香港的爱和期望,让雨伞运动不仅感召争取民主的一群人,也打动从不关心政治发展的一群人。陈健民回想,在占领区与一名游走女商人的对话,让他体会到雨伞运动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陈健民说:“我在雨伞运动的现场看见一个女士,她在金钟旁边做生意的,她说发生占领以后,开始看很多有关这个事件的报道,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占领。她开始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只是为了赚钱,没有好好去关注香港的政治发展是很不对的,特别是对于下一代,是很对不住他们的。所以每天晚上把店关完以后,一定要在占领区走一个圈才能踏实一点回家去睡觉。她跟我讲一句话说:感谢你挽回我的良知。它不是单独的事件呀。”
反驳加速中共镇压论 陈健民:中共拒绝民主迫港人抗命
对于有声音批评雨伞运动阻碍香港经济发展和加速中国插手香港事务和镇压香港民主,陈健民反驳这种说法,认为雨伞运动对香港年轻一代来说,是维持“一国两制”和争取民主自由的二选一决择,是中共逼使港人用抗争手法作反抗。
陈健民说:“当公民抗命也失败的话,用和平的方法在“一国两制”里头,没有办法争取民主以后,后面一定会走向这种本土化和勇武化,那个时候我们已提出警告。年轻人非常不满,有一种非常不耐烦的声音,已经在下面躁动,已在发生当中,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运动。当然你可以说‘成也雨伞、败也雨伞’,这个问题的根源当然就是独裁的中共所造成。是中共逼迫了香港人,一步一步走上了公民抗命。整个问题的来源是中共拒绝民主、抗拒民主,结果造成这样的一个状态。”
国安法下的香港 陈健民:不会变成六四后的北京
2019年反送中运动爆发时,陈健民正在为参与公民抗命在监中服刑。2020年出狱后不久,《国安法》在香港实施。2021年他曾经的战友戴耀廷和一众民主派人士被拘捕。陈健民同年选择离开香港到台湾定居,离开后他继续关注香港的状况。他相信政权用暴力清洗香港公民社会和民主派,不代表种在港人心中的民主种子会从此消失。
陈健民说:“香港是不是已死了,我觉得还没有定论。在国安法出来以后,表面抵抗已经是不可能了,我相信有很多人其实在生活的环境里头,还是会打开一点空间,保留那种信念。你看新区议会投票率就看到,从2019年的71%下跌至27%,政权就会说这是软对抗,代表人心还没有死,如果人心不死还是有希望的。”
陈健民相信,被《国安法》清洗的香港,不会变成1989年六四后的北京,并以1968年经历布拉格之春后的捷克作比喻,民主运动失败后有长达九年的沉默,之后出现《七七宪章》,显示民心不死,社会运动还是有生存的空间。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陈美华、嘉远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