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权移交后,北京和港府试图用普通话教学和国民教育等方法,想把"中国人"身份认同植入在97后出生的一代,而雨伞运动给这批年轻人不一样的成长土壤,反思"香港人"的定位。在"雨伞运动十周年系列"最后一集,本台访问在97后出生年轻人,雨伞运动如何改变他们的政治想法和人生路。
- 雨伞运动十周年系列 专访学生领袖罗冠聪:从雨伞到反送中论学生运动成败
- 雨伞运动十周年系列 占中发起人朱耀明:回看港人三十年民主路的苦难
- 雨伞运动十周年系列 专访占中发起人陈健民:雨伞运动在香港民主路的定位和政治遗产
抗争者:“学生无罪!支持学生!梁振英下台!”
2014年港人为了争取民主占领街头,换来是港府以87枚催泪弹作回应。港府首次用武器对付香港人的举动,唤醒不少在97后出生的初中生。当时只有15岁的前香港众志副主席郑家朗是其中一人。郑家朗表示,雨伞运动是影响他人生的重要契机,让他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突破了“中国人”的迷思,找回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郑家朗说:“2008年时候因为北京奥运,在我的斜背袋上还贴有中国加油的贴纸,当时真的是很疯狂。到了雨伞运动时发放催泪弹当天,因为家人不让我去,我就很乖没有去现场,但在电视看到这个很清晰的画面,政府真的用了武器对付香港人,无视港人诉求之余,更用暴力驱散参与的人。当刻后悔没有出去,也有种很愤怒的情绪,决定要做点事,推动在学校罢课,还有经常偷偷到佔领区拍了一段纪录片,纪录了雨伞运动时所发生的事。也是从当时开始学习用不同的抗争手法参与政治。”
【雨伞运动对97后出生港人的政治影响】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October 1, 2024
主权移交后,北京和港府试图用普通话教学和国民教育等方法,想把“中国人”身份认同植入在97后出生的一代,#雨伞运动 给这批年轻人不一样的成长土壤,反思“#香港人”的定位。在“#雨伞运动十周年… pic.twitter.com/oP5oIbfwPC
郑家朗:伞运确立以政治行动和参政改变社会的信念
雨伞运动没有成功,却点燃郑家朗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动的热情。他没有像普遍的港人,在雨伞运动后陷入低谷,反而在十七岁时以最年轻成员的身份加入“香港众志”,积极参与学生动员,在2020年更因发动罢课公投反对《国安法》,与黄之锋同被北京点名。被迫离开香港到英国申请政治庇护。郑家朗表示,没有后悔因政治参与付出的代价,在雨伞运动时已看到投身政治,就一定要行动力。
郑家朗说:“从雨伞运动学会的是行动不一定能改变制度,但行动一定会带来改变,这是奠定我政治信仰的一部份。绝对是影响我人生之后的每一步,选择参与一个以行动为主的政治团体,也使我在政治参与当中特别重视在街头上的抗争和行动,所以在2019年反送中运动时,我也会发动学生罢课,相信以行动抗争的力量。”
罗子维:雨伞运动唤醒年轻人的港人认同
前中大学生会外务副会长罗子维也是深受雨伞运动影响的97年一代。他表示,当年只有14岁,没有参与占领,但因为姐姐有参与其中,家裏贴满了像“止警暴”等的文宣。爸爸更是身体力行,每天送食物到佔领区给留守者,罗子维自觉间接成为参与者之一。他表示,在雨伞运动耳濡目染下,启发他对政治的兴趣,确立对港人的认同感,成为本土派一员。
罗子维说:“我觉得雨伞运动绝对的启发了非常多我这一辈在2000年出生的中学生,包括我自己,变得更political(政治化)。从那时候开始会关注一些政治论述,读了好几本书吧,比如说《香港民族论》或是《香港简通史》,慢慢接触到本土主义。那种启蒙像是雨伞运动没有给我们答案,而是给我们一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要怎么让香港变得更好?我相信对我们本土派的年轻人来说,比如说梁天琦他们,雨伞运动对香港的伟大贡献是让我们看到那么多年的民主理念是有缺陷的,要在这根基上改善它。”
罗子维其后积极参与本土派的活动,为本土派的立法会候选人辅选。升读大学后成立反送中关注组,因推动本土主义的学生活动,被国安找上门,被迫要流亡台湾,继续做香港倡议工作。罗子维承认,投身政治有许多痛苦和遗憾,但也要坚持下去。
罗子维说:“对我的人生的影响,是这让我走上投身政治这条不归路。是无怨无悔吗?可能也不能说,比如说我父亲最近去世,我无法回去香港出殡,这绝对不轻松。走上这条路是难过而且痛苦的,但是我们还是慷慨就义吧。像47人案或是很多在香港受难的政治前辈,看像何桂蓝她没有陈情,我觉得看到他们的勇气和那种慷慨就义的精神,我就更无法说什么。我相信我们都在向他们学习。”
政治系香港学生:伞运后立志服务港人 现在只能在海外完心愿
香港学生赵同学也是深受雨伞运动影响的97后港人。他表示,还很记得十年前参与戴耀廷发起的占中商讨日和公投,经常会重看在占领区拍的相片,回想当年想通过议会服务港人,选读政治系的初心。但他表示,这十年香港的议会已面目全非,公民社会被瓦解,只能改变计划,才能完成服务港人的心愿。
赵同学说:“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整个香港的情况已变得不一样,比如中文大学连政治与行政系也被迫改名,很多顶级的教授也转到海外,我读政治真的在香港已看不到有什麽发展的希望。这几年香港有很多人移民,港人在海外变成少数,相信不论在那个国家多多少少也会有排外或反移民的问题,我可以用我读政治所学的去协助在海外的港人,做研究看看有什么政策或方法,可以改善港人的待遇,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种方式。”
赵同学表示,雨伞运动是他首次投入参与香港政治运动的一次,也是最后的回忆,现在只能看着当年所拍的照片,怀念已回不去的故乡和香港的美好的时光。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嘉远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