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春节团拜 蔡英文:与北京沟通大门始终敞开

0:00 / 0:00

睽违三年,台湾恢复举办大陆台商春节活动。蔡英文总统本周四在致词中表示,与对岸沟通的大门始终敞开。此外,有台商呼吁开放两岸航点、小三通和陆客观光,北京方面也提出了恢复两岸航线正常运营的建议。

海峡交流基金会2日在台北举办“2023大陆台商春节活动”。蔡英文总统致词表示,将打造更强韧的台湾经济,协助台商加速全球布局。

投资台湾方案 四年吸引逾千家企业返台

蔡英文提及“投资台湾”三方案,为台商提供回台投资的利基,进行产线调整及市场布局,该方案过去4年已吸引1300家台湾企业返台投资,总投资金额超过新台币1.9兆元,相当于4300多亿人民币。台湾政府接受台商建议,将该方案展延至2024年,邀台商到各县市了解各地投资环境和可能的商机。

蔡英文向台商强调,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共同的责任,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而推动疫后健康有序的交流,也是巩固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蔡英文重申:“我方沟通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我们愿意和北京当局展开对话,一起寻求双方可接受而且促进区域和平及稳定的可行之道。”

海基会:中国经济是否向左转 令外界疑虑

海基会代理董事长许胜雄指出,去年12月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当局将经济发展寄托于内需消费市场、“促内消”,随后又公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将扩大内需作为未来10年发展经济的主要战略。但是,疫情让中国大陆面临较高的失业率,消费信心与市场能量有待提升。近期备受关注的供销社、国营食堂等,更加深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向左转的疑虑。

台湾总统蔡英文2日出席海基会举办的2023大陆台商春节活动。左为海基会代理董事长许胜雄。(记者夏小华摄)
台湾总统蔡英文2日出席海基会举办的2023大陆台商春节活动。左为海基会代理董事长许胜雄。(记者夏小华摄)

许胜雄表示,今年1月8日,中国大陆已从防疫松绑方针走向全面放开,这对人员流动、生产体系、经济活动都有正面帮助,但短期内产生的大量确诊人数会不会影响后续政策推动,海基会将持续关注。

大陆台商春节活动因疫情停办三年,此次有逾二百名台商参加,包括北京、广州、苏州等台商会长与会。因疫情关系,两岸直飞航线目前只剩北京、上海、厦门、成都4个航点,多名与会台商都提到这是台商的“痛”。

国台办片面宣布和台方协议开放航点

中国大陆国台办1日晚间发布新闻稿表示,中国航空主管部门已通过“海峡两岸空运协议”联系管道致函台湾方面,“希望贵我双方相向而行,推动两岸航线恢复正常运转,可优先考虑恢复台胞反映较为集中的广州等16个两岸直航航点”。

由于中国政府台面上和台湾民进党政府已六年不往来,国台办在台商出席台方春节活动前夕单方面抛出开放航点建议,有媒体询问台湾主管两岸事务的大陆委员会主委邱太三,是否感到被施压?

邱太三说,怎么会是施压?原本两岸有51个航点、台湾有10个航点;何况台商也有需求,要增加航点也不是只有16个。台湾民航局已经确认中方确实提出建议,会做各项评估。

邱太三表示,过去一年台湾政府都有做评估,但因为中国疫情起起伏伏,最近管控状况也不是那么被信赖,之前有些地方“层层加码”,导致封锁情形相当大。例如,去年10月30日,广东还突然取消众多航班。

至于开放航点时间表的问题,邱太三表示,这需要对方的协助,资讯越多、越透明,政策越稳定,速度就会越快。

台商呼吁开放两岸航点 小三通 陆客观光

对此,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常务副会长翟所领受访表示,陆方已释出善意,希望台湾能尽快开放。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陈宏钦。(记者夏小华摄)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陈宏钦。(记者夏小华摄)

东莞台商协会会长陈宏钦受访也说,他感到两岸氛围愈来愈好,开放大陆人士到台湾商务和旅游能增加两岸合作:“目前大陆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商应该要借这个机会多赚点钱、赚点大陆的钱。你愈限制它、愈不开放它,我们会丧失很多机会。”

另有台商呼吁开放金门厦门小三通、中国观光客旅游。珠海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叶飞呈受访表示:“航班如果提高了,特别我们要开放陆客进来,因为陆客进来了、航班如果开放了,台商就可以踊跃回来,大家都想回来。台湾希望有一些有消费能力的人士过来,全世界各国都欢迎大陆的陆客去观光。”

珠海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叶飞呈。(记者夏小华摄)
珠海台商协会荣誉会长叶飞呈。(记者夏小华摄)

中国国台办日前跳过中央,直接与金门县长和立委商谈后宣布,准许金门酒厂等63家台企商品在中国上市。被问及此举是否为大陆释出的善意表现?台湾经济部长王美花强调:“台湾非常重视国际规则,不要用善意不善意这种东西来决定能不能交易。”王美花强调,应期待两岸在国际规范下,透明且符合安全规范下,进行交易。

王美花对台商致词还提及,过往投资考虑效益问题,但现在到全球布局“要考虑的点”又更复杂。例如,在国际经贸秩序上,供应链会询问“这些商品是在哪里生产的?”这样的改变都会增加成本或须适应新环境,经济部愿协助台商回台,或转往新南向、欧美投资。

记者:夏小华 责编:陈美华 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