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台湾飞行员培训过程的《台湾菁英战士:傲气飞鹰》,八月将在国家地理频道首播,马英九表示,透过纪录片可让外界了解,台湾的飞行员是怎么历经艰辛活下来的!马英九还透露,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最常讲的床边故事,不是白雪公主或罗宾汉,而是空军英雄的故事。
在台湾,国防部与国家地理频道合拍的《台湾菁英战士:傲气飞鹰》纪录片周四发表。这部影片忠实纪录台湾飞行员的养成过程,影片中,在七千公尺高空,被教官骂哭的女飞官钟瀞仪中尉,日前成功完成第一次单座飞行,成为台湾空军史第五位战斗机女性飞行军官。她受访时透露,会难过流泪,其实是因为没有达到教官的预期而自责。
钟瀞仪说:「其实教官的责备都不会影响我们的飞行,最主要影响飞行的,都是飞行员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才会造成压力,其实教官骂一骂落地的时候,都只会说,哎我是为你们好,所以不会太在乎教官责骂的内容,反而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二十七岁的钟瀞仪,是南台湾、高雄美浓的客家女孩,她受军人弟弟的影响,报考空军航空技术学院,因为没有近视,毕业后教官建议她接受飞官训练,她也就踏上了「女飞侠」之路。钟瀞仪透露,当警察的父亲一直很支持,但妈妈本来很反对,后来看到她每天回家很认真地准备飞行,慢慢地也就接受了「她女儿是一个飞行员」的事实。
钟瀞仪提到,她对高度没有恐惧,最困难是特技操作科目,在空中三百六十度滚转,初期比较紧张、摆头动作比较大,造成自己不舒服,在飞机上晕眩、呕吐,后来靠着教官的魔鬼训练,学会感受飞机性能而克服这个罩门。钟瀞仪说:「一开始在基本组你刚进去教官会认为,好!你不舒服就休息一下,可是战斗组教官就没有,很狠,他就一次就把你操到不行,你突破你身体极限的时候,你就再也不会不舒服。」
《傲气飞鹰》跟拍的这个「飞军班」,共有三十七位少尉学官学飞筑梦,其中三十五位男性、两位女性,最后完训、获配戴「飞鹰胸章」成为飞官者仅十八位。钟瀞仪坦言,上飞机时,很怕看到前面有摄影机,只要看到拍摄人员,飞行员都会摇头叹气,因为教官只要看到摄影机,就会更严格、更凶,就是希望在观众面前,呈现最真实的训练过程。而一旦在飞行训练中稍有闪失遭汰除,永远不能回到空军的飞行线。
《傲气飞鹰》纪录片导演姚执善表示,既要不干扰到飞行员的学习,且兼顾飞行员和拍摄人员飞航安全,又要捕捉到最好的画面是最难的,每当看到有飞行员被淘汰,他们也会跟着掉眼泪,所幸没有一位被汰除的飞行员是受到拍摄团队所影响。他拍完这影片才知空军多伟大。
这部纪录片拍摄时间十五个月、共完成一千五百个小时档案资料,包括地面、水下摄影、空中直升机、无人机遥控摄影、伴随机跟拍等,以多元视角收录精彩画面,最多曾有六架摄影机共同捕捉一个画面。姚执善说,飞行员苦、拍摄团队也苦,要跟着飞行员风吹日晒,比他们更早起,而飞行本身的场域很大、很广、很危险。
姚执善举例:「譬如说我们要在大坪上拍,大坪上是非常危险的地方,如果引擎启动的时候,那个声音又很大,如果又说是战斗机的话,不小心会被吸进去。」他还说,有时因为天候、架次,飞机会更改,有时架好的摄影机因他们一更改就没用了,等于先前浪费时间白做工。
总统马英九出席宣传记者会时表示,《傲气飞鹰》在高雄冈山基地记录台湾飞行员培训过程,他刚看了有些画面,忍不住问真的是这样吗?得知完全是实地的情况,真是感觉很不容易喔!
马英九说:「最近因为参与许多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想到七、八十年前当时『中国』的空军,真的想到就要掉眼泪,从那个时候,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实力建立起来,从在最艰困的时候,敌人的压力大到甚至于我们不太敢起飞,因为一上去,可能就遭遇到很悲惨的命运。现在是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过程啊,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跟我一样非常感动的。」
马英九还说:「我常常向大家说,小时候,妈妈跟我讲的床边故事,都不是白雪公主或者是罗宾汉,而是空军英雄高志航的故事。从那个年代,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崇拜、很羡慕空军,尤其是飞行员,我想我们今天可以得偿宿愿,好好看一看他们怎么活过来的。」
这部纪录片是继《透视内幕:国道起降秘辛》、《台湾菁英战士:陆战蛙人》、《台湾菁英战士:雷虎小组》,第四部国防部与国家地理频道合拍的台湾军事纪绿片,八月十三日起,每周四晚上十点首播。
特约记者夏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