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路世代的年轻人谢佳玲,因为土地征收备受争议的苗栗大埔案而跟网友发起笔战,被“呛声”后进而辞去上班族的工作,转而当起农夫耕种生态米,其生产的“小鹠米”还在插秧阶段就已被预订一空。
从小就喜欢赏鸟,大学是赏鸟社的谢佳玲,原本是一位收入稳定的上班族,在苗栗大埔案土地征收争议期间,跟网友笔战交锋,认为台湾农业应该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耕作,才能保留农田生态系,也才有鸟儿可观赏。
她以赏鸟人的角度看台湾农地保留,却被网友“呛声”问:“叫你去种田你要不要? ”这些质疑声浪成了她改行种田的主因。
谢佳玲说:“这个事情对我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反省。我真的能够去体会一个务农人的心情吗?在要去承受天灾和太阳晒、下雨淋的这些辛苦,我真的能够熬得过去吗?或者说这真的是一个适合年轻人他可以去从事的选项考虑吗?我觉得一定要自己真的去务农,才可以去回答这些我觉得很值得去讨论的问题。”
在家中“运作”半年后,谢佳玲开始在宜兰员山务农,至今已三年,小有获利,耕作面积一甲三,并和当地农友组成“小农应援团”,其友善环境耕种方式所生产的“小鹠米”,不仅这两年在插秧前就已预订一空,同时也保留了彩鹬的生存空间。
谢佳玲说:“(小鹠米的特色是)由鸟友他预约订购,跟农友去共同分摊一些生产的风险,以及留田给鸟儿活动的栖息空间,所以他是一个鸟友跟农友共同合作的运作机制。”
少了上班族的稳定,自己务农后,时间更弹性,却也多了份责任。
谢佳玲说:“你的每一个时间你都是自己掌控,但当然就是要自己负责,你也可以选择就是多多在家里休息,或是草稍微宽松一点点,但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你自己要去承担,包括说早期不努力,草越来越大,你后面要去处理杂草问题就越来越多,所以就变说自己更自由了,但要去承担的部分就更多了。”
他建议对务农有好奇心的年轻人,可以先到打工换宿的农家体验农夫生活模式,了解农场经营运作和收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清楚自己,到底想透过当农夫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 苗秋菊 台北报导 (责编:黄春梅/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