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龄91岁的泰雅族耆老Hayun,是宜兰南澳地区仅存少数懂得建造独特“半穴屋”的人,他徒手打造的泰雅竹屋,展现先人智慧与工艺之美,已成为台湾原住民部落的珍宝。
在台湾,传统的泰雅族建筑受到环境以及为避免动物侵扰,居屋建筑多采用屋内凹入地下、屋檐高不过一公尺半的“半穴屋”形式。宜兰南澳地区武塔部落一位91岁的泰雅耆老Hayun,是目前全台湾少数还会盖半穴屋的泰雅人,紧守着泰雅传统规范生活,也将技艺传承给下一代。
Hayun说:“我今年91岁,从小时候跟爸爸在深山迁徙时,房子不断的改变,做了半穴屋。所谓传统住屋,我有使命教导下一代子孙,同时希望在台湾宝岛和全世界也能够认识泰雅文化、简竹,与泰雅传统。”
他说,当地耆老只剩下他们一家会盖半穴屋,而取材是比较困难的部分。他说:“过去在深山里面就地取材桧木和石板比较容易,现在迁到另一个部落来了,取材比较困难。半穴屋的特色是冬暖夏凉,防地震防台风,而且那是一栋会呼吸的房子。”
在建筑工艺之美外,祭典仪式更是原住民部落的一件大事。阿美族在国中、高中阶段13~18岁间的男生,会参 加“巴卡路耐”晋升,自此从青少年提升至青年位阶。
台东都兰部落的阿美族元凯说:“在丰年祭前会有五天的训练,这五天的训练就是训练一些海上的技能,下海射鱼啊或是撒网的技能,山上可能就是放陷阱,或是做一些传统器具,例如杯子啊或餐具,再来就是歌谣。”
而讲到原住民,当然不能忘记它的美食,因为与汉民族饮食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各族群也发展出不同的烹调方式。花莲丰滨乡阿美族厨师陈耀忠说:“好比说阿美族最特殊的这个石煮法,就是石头火锅,用高温下去导热让食物煮熟;还有排湾族会把食物埋在泥土里面,再用剩下的余温、这些炭火把它闷熟。”
原住民的饮食法则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不大量也不过量;石板屋则随着族人迁往都市,一座座倾毁,数量逐渐减少,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列入“世界建筑文物守护计划”名单。原住民族对大自然的尊重虽然看似简单,却是世代传承的智慧。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 苗秋菊 台北报导 (責編:黃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