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国、民两党或在华盛顿交锋 “官二代”挑大梁

0:00 / 0:00

美国候任总统拜登将于1月20日就职,台湾两大政党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对美工作也都有新动向。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的独子吴迪今年初加入民进党驻美代表处,肩负起政党外交的前线工作;另一方面,国民党也有望重开华盛顿的办公室,若一切顺利,今年九月将恢复国民党驻美代表处的运作。

新年迎接新工作,对吴迪来说,却没有太多紧张,他面对的是熟悉的挑战。

28岁的吴迪2018年取得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硕士学位后,就在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担任政策研究员,今年到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担任副主任。上任后首度受访的他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回顾与展望台美关系,他告诉记者,“未来四年,希望拜登政府可以延续特朗普政府大多数的对台政策。”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卸任前夕宣布,美国全面松绑内部备忘录、即《与台交往准则》(Guidelines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aiwan),蓬佩奥说,美国过去单方面安抚中国共产党的自我设限,将不复存在。

美国行政部门在政权交接期间的这一重大政策改变,其实背后还有来自美国的民意机关的助力,国会参、众两院就曾表达关切。

与蔡英文等人合影的吴迪(前中)(图源:台湾媒体)
与蔡英文等人合影的吴迪(前中)(图源:台湾媒体)

断交后求生 台对美国会外交困境中淬链

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去年二月提出《台湾主权象征法案》,就是为解除与台交往准则中,有关台湾的驻美外交官与军人执行公务时,展示国旗与著军服的限制。

二十四位众议员去年五月联名致函国务卿,要求检讨与台交往准则中的限制。

亲身参与推动这些国会工作的吴迪观察到,现在的美国,对中国有更清醒的认识是两党间难得的共识外,他更深刻理解到台湾在世上少有的艰难外交处境下,找出生存之道的重要性。

“相较于其它国家与美国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台湾与美国的关系有特殊性,所以,台湾就更需要国会的支持与帮助,来平衡美国行政部门的对台政策。”吴迪说。

在美国国会做草根外交与游说工作有何诀窍?他分享“一页A4纸上、最多写三到五个议题,不能多”,才能在有限时间里,引起国会议员与助理们对台湾议题的关心;不同议员办公室各有关心的议题,事先要做足准备则是基本功。

“官二代”吴迪有主见实话直说

外界对他官二代的身份有议论,吴迪不以为意。他在一些社会议题上,其实颇有主见。

2016年底在美国求学时,他就为台湾的婚姻平权请愿,希望给当时刚刚重返执政的民进党压力,要求台湾的立法院尽速修订民法,让同性婚姻合法化。那时的他还有些腼腆;而现在的吴迪更见沉稳,对台美关系的期待,谨慎给出务实观点。

吴迪:“我自己观察是,相较于共和党,民主党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多一个环节,就是(它)有一套自己的'风险管理环节'。希望未来四年美国对中国的风险控管中,不要牺牲对台湾的政策。”

吴迪强调这是个人看法,不代表党的立场。他对台美关系也审慎乐观,“(世界)对中国有更清醒的认识,这是整个国际环境的大趋势,这对台湾是好的。”

民进党对美工作,由党的驻美代表处主任彭光理(Michael Fonte)打下深厚基础。这位“台语比普通话好”的美国人,早在党外时期就与民进党结缘,2002年担任民进党华盛顿联络人直到2013年民进党重新设立驻美代表处至今,资深的彭光理带领年轻的吴迪,代表民进党持续在美耕耘台美关系,而对手国民党则期盼今年能在华盛顿交手。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 (记者黄春梅摄)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 (记者黄春梅摄)

国民党拼今年九月 复设驻美代表处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在去年角逐党主席时提出的政见之一,就是要恢复国民党驻美代表处的设置。他的这届任期将于今年九月届满。

国民党国际事务部副主任兼文传会发言人何志勇则告诉记者,党内一直按部就班,争取如期促成,但关键是“卡在美国的疫情,如果美国的疫情能有效控制,国民党是争取在今年恢复设立华盛顿的办公室;这一直是我们定期开会讨论的主题,美方也很清楚国民党的规划。”

何志勇说,包括恢复设立后的首任代表人选,预期将从退休的涉外官员中选择。他还说,出访经费去年、今年都有编列,国民党一直都和美国有往来,不会因去年底美猪进口的单一议题,双方关系就受全面影响,况且,国民党内有太多党员、包括他自己,都有留美背景。“人不亲土亲”,亲美对国民党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

“在某些议题上,国民党还是会有自己的坚持;任何政党外交和对外关系,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实力。国民党要做的是如何赶快重返执政,这会让包括共产党、美国人都回来跟国民党打交道……。一个政党的发展,不是说因为对外关系非常好,你就能执政。投票的是台湾人,不是美国人。”何志勇坦率指出。

"亲美"或"和中" 国民党内的世代差距

作为党内中生代主管,何志勇敢于直言,也坦承在党内“亲美”或“和中”的路线偏好上,确实存在世代差异。

“就以前年选举为例。在香港议题上,党内是有矛盾的,年轻一代尤其觉得香港局势是个严重问题,后来事实也证明,主导了台湾总统选战的走势。”

他强调,国民党当然支持香港的自由民主,也希望中国能走向民主化,然而,党内有一派当时希望能和对岸维持对话管道,这也让国民党曾左支右绌。但江启臣上任党主席后,国民党的做法与想法已明显不同。

关心中国的人权与民主发展,是何志勇和吴迪在跨太平洋两岸的蓝绿共识。吴迪在华盛顿也曾和中国海外的民主运动组织进行交流。

台湾的多元声音并陈,是民主深化的缩影,也是美国影响力的延伸。迎接2024年总统大选的到来,蓝绿在华府的工作,都已“鸭子划水”般展开。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郑崇生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