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赵通:中国对俄乌战争有误判 武统台湾风险降低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口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是他最好的知心朋友。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演变至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若继续密切深化,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一些中国国内的战略专家们也不免忧心。身在北京的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通是战略安全问题与核武政策的中国专家。他接受了本台记者郑崇生的专访,分析习近平与普京在相似决策环境下两国战略计算上可能面临的风险与考验。

“普京总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领袖,也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习近平2018年当面告诉普京,他还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枚“友谊勋章”颁给这位知心好友,为普京鼓掌。央视转播画面显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讲台上,普京的招牌冰块脸不时融化,露出微笑。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普京第一个通话的外国元首就是习近平。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公告,在2月25日的通话中,习近平指出,要摒弃冷战思维,重视和尊重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谈判形成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支持俄方同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方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的。

记者:外界都说普京与习近平的性格相似,中俄两国关系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两位领导人的个人交情,您的观察如何?

赵通:确实,俄罗斯的政治决策机制,和中国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就是都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人,他们的权威基本上是绝对的,很少受质疑的,身边的高参幕僚也都是对他们个人表示出比较强烈的支持,他们很难获得绝对不同的声音,恐怕也很难听到一些完全不一样的思路。

另外,中俄两国的整体的国内舆论氛围也很相近的,都是媒体与国家主管部门经过精心管理。

中国对俄乌 "低烈度小范围" 战争的战略误判

记者:美国官方明确指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美方有把相关情资告诉中方。国际社会很好奇,究竟普京趁着冬奥开幕在北京与习近平会面,有没有亲口和习近平说过些什么?中国对俄乌战争从事前到现在,有多大程度的战略误判?

赵通:我个人倾向是认为中国一开始也许有担忧,预判可能会有一场“低烈度、小范围”的军事行动。但中国包括政府的主流判断是,普京通过陈列大军在边境的军事施压与造势,来形成地缘政治影响力,从而达到他的外交与安全目的,就是中国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也可能有想到,如果西方不妥协,逼着普京有一些实战应用,也只是一场小范围、像外科手术般速战速决的战争。所以,我不认为中国预测到这会是一场全面的、入侵式的战事,更没有预测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乃至后续俄军非常不顺利的进展。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通(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官网截图)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赵通(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官网截图)

海内外认知的差异使得误解的风险相当高

记者:俄乌战争会如何影响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中国的外交政策圈有做接下来的决策预判了吗?

赵通:我猜想,中国外交安全政策群体目前完全没有一致看法,还处于激烈争论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家对战争结局还无法预料,对于欧洲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地缘政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更是雾里看花。

当然,有的学者认为战争越拖越长,使得俄罗斯和西方不断耗下去,陷入欧洲的安全问题中,会给中国在亚太地区更多的战略空间,这种观点是有的。

但是,也有担忧认为,这场战争极大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受俄罗斯拖累,甚至会让西方国家更担心中国。这派观点的人设想,你看,一个俄罗斯,经济体量不如中国广东省,就能造成这么大的灾难性结局,而中国经济体量这么大,它对西方的敌意至少是和俄罗斯一样深的,将来潜在威胁可能更大。这一派专家担心,西方可能会以更大决心来遏制中国崛起。

我认为中国内部现在的看法还不一致,我不认为中国在近期内在重大战略问题与外交方针上会有明显调整,因为还需要对这个战局的最终走势做进一步判断。

记者:但像这样的政策辩论与建言管道畅通吗?您也提到这场战争开打后,中国国内和西方社会对基本事实的认知根本像两个平行宇宙一样,这是不是造成误读误判战事的原因之一?

赵通:中国国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西方是不一样的,中国政府很细致地管理中国民众的信息获取,学者也一样。身处这样的社会中,在这种大环境里,毫无疑问地也会使学者面临压力。如果反应太多被认为是代表西方思考方式与看问题方式的认知角度或建议,他的意见不太可能向上传达的,他个人所受的社会压力也会增大。

在这个体系里,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受到领导人认同,这从根本上就不鼓励学者提一些不一致的政策建议,学者也会担心自己被上层官员或社会公众认为是偏向西方的,不为中国说话。这种舆论压力,也会减少这方面的公开发言,我觉得还是会有系统性的影响,长期下去当然这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记者:什么样的风险?

赵通:例如国内与国际的认知差异,就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假设有国际争议出现,有可能出现中国领导做的决策是国际社会不能预测理解的,但却受到国内民众的支持,这也就形成中国和西方的对立,相互误解的风险还是相当高。

不分敌友要倒大霉?中国外交的现实主义

记者:已故中国驻法国前大使吴建民曾指出,凡是中国看错世界时,国内方针也会出问题,“我们(中国)就倒大霉”。现在国内能呈现的意见都是一面倒支持俄罗斯,甚至比俄罗斯人还支持普京,却完全不谈过去苏联对中国的侵略,像是珍宝岛事件后,是美国帮忙阻止一场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就更不要说从沙俄到苏联侵占中国的领土超过几个钓鱼台。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赵通:那些历史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当社会主流叙事被系统性的管理,政府明显不希望大家过多检视这段历史的情况下,我觉得,这种对俄罗斯比较担忧或不满的声音不会形成太大影响。

现阶段中国社会里的主流共识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民族复兴、国家崛起构成战略性与全方位的挑战,而在这个问题上,毫无疑问俄国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俄国能给中国战略支持,是志同道合的兄弟。

而且,中国的主流认知相信“没有永远的伙伴,只有永远的利益”,中俄在这方面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抛弃前嫌,不翻旧事,凝聚当前战略任务”,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没有对和俄罗斯的历史问题有进一步的反思。

俄罗斯成国际弃儿 中国武统台湾风险降低

记者:俄乌战争走到现在,这能给中国决策圈上什么样的一课?

赵通:对中国的影响是,外界本来猜测,中国会不会利用西方受制于东欧时,出其不意地有针对台湾的举动。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反而降低了。

俄乌战事向大家展现的是“战争绝没那么简单”。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武统台湾后,要怎么在当地建立有效的管理?这会让中国在军事上面临更严重的掣肘,当不能速战速决,国际社会就有时机介入。不论是军事援助或是各种经济制裁,时间久了,这会不会在中国内部引发经济与社会问题,这才是中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政治安全受到挑战,那比不解放台湾带来的挑战更为严重。我觉得种种因素都会让中国在对台问题上重新有战略计算与反思,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担心普京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记者:您专长核武器政策与战略安全,照现在局势发展,您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吗?演变成核战的可能性有多高?

赵通:我个人觉得还不至于用“第三次世界大战”来描述这场战争的性质和潜在暴烈程度。它还局限在东欧地区,俄罗斯目前的战略意图也不是要挑起一场与西方国家规模更大的全面战争。

唯一风险是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面临巨大挫折,不管是常规战场或是经济体系,甚至是国内的政治稳定。当普京作为一个强人,被逼入墙角,是否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来进行战争升级,甚至引入核因素,我觉得这个风险不能完全排除,但目前来看绝对值不高。

普京依然是一个理性的人,只是他的成本收益计算跟其他人不一致。

他把核武器升级到高度戒备状态,从他的角度来讲,是要吓阻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与经济制裁,并不是要主动地首先使用核武器。俄军之前攻打核电厂周边设施,主要是为了占领重要基础措施。我觉得他并不是要有意要制造一起核电站的核泄漏危机,来升级为核战争,他仍然相对理性。

但我确实担心,当这场战争的结局越来越向着普京不利的方向发展,他是不是会有出人预料的举动。

中国扮调停人的困难很大

记者:包括乌克兰、美国与欧盟都呼吁中国要发挥影响力。中国可能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吗?

赵通:我认为困难还是相当大的。一是中国的自信,二是中国的资源。长期来讲,中国在当地有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影响力,目前看来是不确定的。中国宣布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像是一些人道主义援助给予支持,这离扮演调停者的想法还相差比较远。

记者:但像是美国呼吁中国可以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中俄关系如此密切,北京可以对莫斯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赵通:中国对俄罗斯的看法比较复杂。长期以来,中国是以仰式、崇拜的角度看待普京的,都称他是“普京大帝”,他被视为是叱咤风云,极具战略手段的地缘政治大师,被中国全民崇拜。相比之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以小弟的角色出现在中俄双边战略关系里,虽然这样的关系在快速扭转,尤其随着这场战事,关系很快会发生质的变化,但中国似乎没有这种观念要在双边关系里去影响俄罗斯,尤其是普京这样的人物。

在我看,中国很多地方是在学普京,而不是说有这种自信认为自己能去影响普京。而且,在俄乌战争中,中国其实不了解普京究竟想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在无法下结论的情况下,中国要如何去向普京施压,扮演调停角色?我觉得现实困难挺大的。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备注:赵通是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核政策项目的资深研究员,专长战略性国际安全问题,包括核武器政策、军备控制、防扩散、导弹防御。他曾在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任职。

记者与赵通的对谈内容经过节录。

记者:郑崇生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