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艺志”(RightsArt,繁体字为“維藝誌”)是一个成立于今年4月的网上美术品交易平台,主要出售与香港抗争有关的美术作品。目前,该平台已与六位身处世界各地的香港画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近日,本台记者孙诚采访了居住在加州湾区的“维艺志”三位负责人肯诺比(Kenobi)、阿瑞塔(Arietta)、本杰明(Benjamin),听他们讲述了这一平台的故事。
“维艺志”的三位负责人都是生活在加州湾区的香港人。包括设计师肯诺比、建筑师阿瑞塔和工程师本杰明。在本次采访中,首先回答记者孙诚的是肯诺比、其次是本杰明、第三位是阿瑞塔。
(本次访谈以粤语进行,播音稿中已翻译为普通话。)
他们为什么要创建“维艺志”:“保存每位香港人的身份认同”
记者:你们好。请问能否介绍一下,你们为什么要创建"维艺志"这样一个平台呢?
肯诺比:在去年的时候,我有一个机会接触了一位手足朋友,是卖画的。看到她卖画的情况,很辛苦,一个小女生拿着很多画,从三藩市搬到东湾去卖。我用车带她的时候,觉得她一个人拿这么多东西很辛苦之余,也觉得她很坚强。我问她是否需要把东西搬上车、搬下车,但她不需要我帮忙,都是自己一个人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间,令这些画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手足帮手足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我就找到阿瑞塔和本杰明一起去想能做些什么。之后做了一个网上的卖画平台,有几个目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首先我们希望卖画的钱可以直接给到手足。第二就是可以令到他们的画的价值提高,不要像现在这样卷成一团团,当成免费艺术品那样去发放。另外,我们觉得每一个画家、每一幅画背后,都有他们的理念、背景、故事。所以,我们也希望将香港人画家,或者香港的故事可以继续在海外、西方社会宣扬。
本杰明:我想补充的是,当肯诺比找到我的时候,我觉得我和他的理念很相符,因为我一直想保存香港文化,因为我们的香港文化正在被逐渐侵蚀,我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都在被人清洗。所以,我希望能够保存自己的文化,从而保存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就是每位香港人的身份认同。画是一种艺术,它可以讲故事给人听。而且,我希望能够透过这个平台,去鼓励那些画家画更多的画,让他们可以将香港所发生的事透过画作记录下来,同时保留我们香港的文化。透过画作这个方面,可以让不同层面的人去认识到香港发生了什么事,而非只是靠新闻或者影相,从而让可能喜爱艺术的人也能接触到香港所发生的真相。
阿瑞塔:我可以补充的就是,如果来我们的网站的话,可以见到所有的文字,都是英文的。因为,我们相信香港人很清楚香港正在发生什么事,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去知道,究竟香港或者一些去争取民主自由的、不同地方、国家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们尽量都是用英文,让更多美国人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在这个平台上,也可以给一些画家提供机会去介绍自己。我们找到了帮手,他是一个很好的编辑、翻译。因此,他就帮我们联络每个画家,去了解他们自己背后的故事、他们画那些画的故事,把故事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所以,这个平台既可以帮忙推广那些艺术家本身,也可以推广他们的画。
肯诺比:我想回应一下本杰明说的。我是六四之后离开香港、来到美国读书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四的所有故事,在头一两年还可以听到,之后那些故事别说在中国或者香港,在海外也越来越少。再去问年轻一代,是差不多没人知道六四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六四、人们在六四中做了什么行动、六四的影响等。我回顾2019年香港的运动,现在到了2021年,这个话题不断被其它新闻冲洗的时候,就会更少人知道这个话题、更少人知道事实。希望那些画和画家的故事能继续传下去、传开、传得更广。
他们与抗争画家的接触:“很多艺术家一开始是不相信陌生人的”
记者:能否谈一谈你们和画家们的合作方式?
本杰明:其实很多艺术家一开始是不相信陌生人的。如果我们忽然之间接触他们,他们都是不相信我们的。我们都是先通过中间人取得信任,通过中间人给我们介绍画家。我们和艺术家在网上的会面,都是一开始要有个中间人做主持才能取得信任的。直到一两个月,我们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取得他们的信任,我们再去接触他们、谈下一步的事。因为经过了香港的抗争运动,大家都不再轻易相信人了。我们敌对的政权会有很多渗透的方式,大家保护自己身份的措施都是做得很足的。
肯诺比:其中一位画家,我接触他的时候,他有些创伤后遗症,不太愿意讲他画画的背景和理念。他离开香港流亡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的,去了西方国家后在生活和各种事情上也是靠人帮忙的。我跟他谈的时候说:"我可以帮你卖画呀",当然其实我们的平台不单只是卖画,也希望帮补一下他的生计。这个画家的情况提醒了我们一样东西,他是不想收捐款的,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赚钱,过上自己的生活。这一点就提醒了我们,该对这个平台如何定位。所以,你在我们的平台,是没法给任何慈善机构和艺术家捐款的,因为真的有些艺术家希望可以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他们可能需要有人在背后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做好工作、努力自己赚到钱。
三位运营者对“维艺志”未来的预期:“让这个平台连接到全世界”
肯诺比:我们为什么叫RightsArt(按:这是"维艺志"的英文名,直译后的含义为"权利艺术")呢?其实我们是支持所有支持人权和民主自由的艺术家的。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比较关注香港,我们希望从香港开始。当做得上了轨道、所有运作比较顺利的时候,我们会扩展到其他地方,比如白俄罗斯、泰国、缅甸等等。这些地方支持民主自由的画家,我们也很欢迎他们加入。
阿瑞塔:我们当然想让这个平台可以联系到世界各地,因为尤其是2019年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不单是香港,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政权压迫人民的事情,就像刚才基诺比讲的缅甸、泰国、白俄罗斯。所以每一次看新闻的时候,都发现不是只有香港发生这样的事。大家作为人民都很想出来反抗,而我们很需要告诉别人,为什么这些人肯牺牲他们的生命出来反抗、为什么民主自由这么重要。所以,我们想让我们这个平台像亚马逊(Amazon)那么大,让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得到,这是一个机会。
阿瑞塔 A:另一样我们长期想做到的,就是当这个疫情结束之后,博物馆可以重新开放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做一个画展。这个画展希望可以做到在全世界巡回。我们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将我们的信息带给其他人。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我们也可以想想怎么做。
肯诺比:短期内"煲底"不可以再见的话,那么我们"画展再见"吧。可以在画展里面挂一个"砂煲"。
(按:肯诺比在这里开了一个港式粤语玩笑。粤语中“砂煲”即砂锅。“煲底见”是香港抗争者的常用语。“煲底”指香港立法会综合大楼地下示威区,这一区域,因香港立法会会议厅大楼形似电饭煲而被称为“煲底”。“煲底见”,即指到抗争胜利之时,抗争者将在“煲底”相见欢庆胜利。)
肯诺比:我最希望从三藩市开始做,大家都在这里,三藩市之后可能其他美国大城市也可以做画展,像洛杉矶、纽约。然后如果有机会、资金充足的话,可能去伦敦、去欧洲做,做一个路展(road show)巡回。我们甚至希望能邀请到一些艺术家来加入我们的展览,一起做。
“黄色经济圈”的巨大力量
记者:是否可以认为,你们属于"黄色经济圈"的一部分呢?
阿瑞塔:我们有这个(创建平台的)理念的时候,也和一些朋友分享过。我们联络过"R计划"(Project R)。"R计划",相信香港人在"黄色经济圈"里都很熟悉。有几个画家,是我们通过"R计划"联络才能认识的,他们也由此加入了我们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运营者)虽然现在只有我们三个人,但是背后是有不同的朋友、团体帮助我们去找艺术家,或者给我们一些建议的。
肯诺比:可以这么说,暂时是"黄色",之后就会是"世界性的黄色"。现在你可以看到,我们非常关注香港,(网站上)全都是香港的艺术家,联系和香港有关的团体,这是因为我们头半年或者头一年人手有限。有一样东西没有提,我们三个人的背景,一个是建筑师、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做设计的,其实我们是用我们业余的时间来做,我们三个能做的都是有限的。所以希望到这一年年底,我们可以多做一点事,扩展到其它地方、其他画家。
肯诺比:刚才说,我们要感谢一些团体,比如说"R计划"(Project R),帮我们找到了很多画家。也有其他人我们想提到,比如有一个组织叫做"香港专业网络"(Hong Kong Professional Network),我和那里面的朋友聊了很多不同的问题,他们也给了很多意见,包括我们平台上的商业怎么走下去、怎么运营。他们是"专业网络",所以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意见,帮了我们的忙。
“维艺志”目前的运营情况
记者:能否讲一讲,你们的平台现在主要在出售什么东西呢?
本杰明:我们这个平台现在卖三样东西。一是原作。二是翻印(reprint),通过高质量的扫描和拍照技术将画作变成电子版,将电子版的文件给一个合作的厂商,做出画廊和博物馆级别的打印。三是电子版,我们希望客户能用这个方法支持艺术家们,因为有的人可能不想把那么大一幅画放在家,这个你就(在电脑上)点一下,拿到一个电子版文件,拿来做电脑屏幕背景或者放在手机里都很好看。
肯诺比:基本上扣除了运营成本,我们收到的钱会直接给画家。这些全都是由画家决定的事,我们不会影响他们。我们就是这样(和画家)建立信任的。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孙诚旧金山报道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