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仙逝享年94 侠客江湖尤未了

金庸生前在香港的办公室内拿着一本自己的书。(路透社)
金庸生前在香港的办公室内拿着一本自己的书。(路透社)

0:00 / 0:00

香港武侠小说作家、香港明报创始人查良镛,10月30日去世,享年94岁。查良镛以金庸的笔名创作了多部武侠小说,在中文世界的影响巨大,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曾深度参与香港政治,对香港主权回归中国有所影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个字,是十四部武侠小说的书名第一个字连写,作者金庸,也远比他的本名查良镛广为世界所知。

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名门家族,1948年,年仅24岁的他前往香港在大公报任职。50年代末,他离开大公报创立香港明报,以武侠小说连载,风靡当时的香港和海外。1980年代,中国解禁金庸的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随后也广被中国大陆民众接受和喜爱。

旅居美国的专栏作家章天亮博士谈到金庸时说,80年代他在北京上大学时,金庸小说的风头超越了所有其他中文作家。

“八十年代在北京,大学里面没有看过金庸的学生可能没有,非常风靡,没有别的作家能和他相比。“

金庸的武侠小说出售了数以千万本,更被改编成上百部电影和电视剧。这一数字,是一个近代中国作家无法超越的标准。章天亮博士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成功,除了他极为成功地刻画人物和加入了丰富的历史题材之外,书中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武侠精神,也触动了中国人心底的渴望。

”金庸小说主轴都是除恶扬善,最后也大多是善良胜利,邪恶被消灭的结局。这个和中国人心中的向往是以致的。“

除了撰写武侠小说之外,金庸还创办了香港明报,并在他为报纸撰写的评论中强烈批判毛泽东在中国大陆实行的政策,包括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甚至一度成为中共和香港左派团体的主要攻击对象。

不过,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金庸前往北京,获得邓小平接见,并从此成为邓小平政策的支持者。1983年,他还成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香港委员。

香港资深媒体人,自由评论人士刘锐绍介绍说,金庸作为一个媒体人,在中国政府和新闻媒体之间发挥了很大的桥梁作用。

”1983年,邓小平接见(基本法起草委员会)香港委员,出来后金庸代表和大家讲邓说了什么,和后来官方文件比较,百分之七十是一模一样,可见他新闻功底非常强。“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金庸在政治上逐渐低调,并于1995年将 明报出售给有中国大陆资金背景的于品海。随后,他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往返,也在中国大陆的大学讲述历史课。

刘锐绍表示,这一阶段的金庸言论低调,政治见解也日趋保守。

“我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他后来比较保守,也许是向现实低头,是一种策略,就是能(为香港人)争取多少就争取多少吧。”

作为查良镛的媒体人和政治活动人士,远远不如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出名,而其声誉远远超越华人世界。1981年,英国向其颁发OBE勋衔、1982年法国颁发荣誉军团骑士勋衔,2000年他获香港颁发大紫荆勋章。他也是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新加坡东亚研究所荣誉院士,加拿大卑诗大学的名誉博士。2009年,金庸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金庸出自浙江的名门世家,他是徐志摩的表弟,台湾作家琼瑶和中国两弹元勋钱学森,也都是他的远亲,表亲中也有多人在台湾任高官。作为当代武侠文学的标志,金庸虽然仙逝,但其作品对未来中文世界影响,可能会延续多个世代。

记者:石山 责编:申铧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