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展雍正立像被质疑造假(图)

有台湾媒体对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大展展出的「清世宗朝服立像」,质疑是合成造假的图像。台北故宫博物馆回应表示,对文物展品的存疑都可以拿来讨论。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胡汉强发自台北的报道

0:00 / 0:00

台湾一份报章星期三报导,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大展展出的“清世宗朝服立像”是合成造假图像。

这次台北故宫雍正大展展出了两幅雍正皇帝画像,北京故宫借展的一幅是坐像,台湾一家民间公司借展一幅立像。媒体报导疑为造假的是雍正立像,理由是比对北京故宫“清代宫廷绘画”的雍正、乾隆朝服像,头部以下到腰部完全一样,似移花接木的合成手法。

台北故宫前书画处处长王耀庭向媒体解释说,在古代宫廷绘画常是团队合作,每位画家有不同习性,却也会互相参考。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连民间画自家“祖宗画”时,画家偷懒为了方便,也会套一个程式稿本去画。因此清宫绘画出现这种情形也不足奇。

王耀庭强调,在古代为皇帝画像时,皇帝不可能像模特儿一样乖乖的让画家画像,宫廷画家难免套用同一稿本,以这次外界质疑的“北京本”乾隆画像与民间收藏“爽伯本”的雍正朝服立像,即使画法不同,但最重要的脸部,五官位置可以说同出一稿。

王耀庭认为,从色感的差异性来判断这两幅画像的脸部,似乎很难说同出一手。可是,同出一稿,则是有例可循。例如,北京故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冬朝服坐像”的穿著与“爽伯本”雍正画像的朝冠、朝珠、朝服、朝鞋、绸缎色泽亮度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右手位置不同。

王耀庭在雍正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雍正皇帝画像乔装及其他”分析比较说,被质疑的雍正、干隆朝服像,两件龙袍纹饰相同,但画法的表达显然不同。“北京本“衣褶线条清楚,完全是线性画法,民间收藏的“爽伯本”很少线条,是以深浅不同颜色表现龙袍的体积感。

台北故宫博物馆馆长周功鑫回应表示,文化艺术作品在每个时代往往有不同的呈现,历代对于前代文物仿制也很多,而且,传拟摹写往往是学习书画的重要过程。雍正大展文物都有所本,或来自宫廷,也许也有民间传拟摹写的作品。有人会觉得对那些文物展品存疑,都可以拿来讨论,这也是这次两岸故宫首次合作举办雍正学术研讨会的目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胡汉强台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