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明令拘留无有效证件进入美国的华人移民,严格审查华人入籍美国的资格,称“排华法案”。当年旧金山是实行“排华法案”最严格的地方。
1943年,正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受到美国的尊重。12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总统的提议废除“排华法案”。今年的10月6日,国会通过决议案,为曾实行歧视华人的“排华法案”道歉。
2009年,加州议会通过由洛杉矶地区选出的华裔众议员伍国庆提出的议案,将12月17日定为“包容日”。在废除“排华法案”六十八周年和“包容日”两周年之际,伍国庆回到他的出生地旧金山湾区,他说:“我们要对歧视说不,要对挑拨族群对立说不。华人要和各族裔美国人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
今年初,旧金山湾区的奥克兰市破天荒选出第一位华裔女市长关丽珍。关丽珍认为废除排华法案不仅是华人的胜利,也是美国宣示要建立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国家。她说:“奥克兰有140多个说不同语言的移民族群。奥克兰是一个移民城市,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族裔和谐使得国家强大。”
即使美国实行“排华法案”,美国政府也没有剥夺华人结社的权力。1890年旧金山华人成立“同源会”,为华人争取权益。现任“同源会”会长余永杰说:“今天我们应该记住‘排华法案’,那是美国华人历史的一部分。可惜现在很多华人青年已经不知道什么叫‘排华法案’了。”
也难怪青年人不知道“排华法案”。如今的旧金山湾区,有通行中国话、悬挂自己祖国的旗帜、庆祝自己民族传统节日的中国城和华人社区,华人组织了七百多个政治性和福利性社团。更不用说,华人能参与美国政治,竞选美国的公职。“排华法案”已成历史,“包容”是今日美国的现实。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CK 发自旧金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