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信与我们分享您对这篇报道的看法)
自中国政府2001年表示希望建立一套新的医疗保健系统以来已经6年了,全国就医疗改革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经济、社会、法律、医学各界学者纷纷加入讨论,但是,中国的医疗改革方案却一改再改,迟迟不肯露面。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星期二报道说,医改的目标应该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但其实现路径却有多种选择:是选择政府直接负责提供医疗服务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英国模式),还是借鉴第三方购买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呢?
有专家建议,在包括医疗领域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市场机制仍是可行的选择,而“社会医疗保险”制正具有这样的特点。目前,全国经济、社会、法律、医学各界学者纷纷加入关于医疗改革的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建立一套制度,既能让医疗界赚钱又能以符合公众利益的方式行事才是关键。这需要改革医疗卫生体制。为此,政府需要在卫生领域承担起责任,并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此领域的力度。但如何承担,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认为,尽管医疗改革的整体方案还在酝酿中,但“社会医疗保险”制将成为其主旋律。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报告中已有端倪:2007年要重点进行四项医改,其中两项就与建立医保制度相关,即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拿达西安达略大学的经济学专家许滇庆教授,就中国的医改现状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政府承诺要进行医疗改革,药的价钱就放开了。对一些必要的药政府还是有管制的。结果商人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就不断把原来的药不断改新的名称,逃脱了政府的监督。那些政府监管的药品不再生产了,因为没有利润。药品费用不断提高,医生开始收红包。老百姓就产生了看病难,买药贵,这些问题全部交给政府,那财政赤字怎么办?人们因为不需要出钱,会要求最好的医疗服务和最好的药,这个社会是无法承担的。”
文章提议,中国医疗改革的关键是“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医改思路”,即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首先,可以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形式,建立契约型公共服务购买机制。这样,政府也就没有必要为公立医疗机构“到底是营利性还是公益性”操心了。
政府负责出资,但并不一定由政府直接来提供服务,可以通过服务购买方式。从效率上来讲,服务提供是私营部门的优势所在。许滇庆教授表示:“要把医疗改革搞好就要分好层次。政府应该提供一个最低的保障,用市场机制来约束无限增长的医疗需要。新药刚试制就要把价格控制住,研究的费用就无从来处,阻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普通人也用这些新药,谁来支付这些费用,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是带有世界性的一个难题。”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历年统计数字看,2005年人均单次门诊费用是1990年的12倍,人均单次住院费用是10倍,而2005年城市和农村民众人均收入仅为1990年的7倍和5倍。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