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基层批评漠视病人权益

0:00 / 0:00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周三(2月7日)表示,过去3年改善医疗服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计划推行第二个3年行动计划,把医院的管理 、资源和服务下放, 建设分级诊疗制度,鼓励慢性病人改看基层家庭医生,但有病人认为中国基层医疗水平不足,质疑当局漠视病人权益。

中国国家卫计委周三召开记者会,表示自2015年启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后,医疗资源下放加快,各级医院无论在开展日间手术,设置日间病房,以至增加临床专科和手术种类都有明显进展。未来2年将推行第二个3年行动计划,包括建立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等5项制度。

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第一个3年行动计划主要改善医院内服务,以改善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新的行动计划则要把改善医疗服务延伸到医院外,把优质医疗服务带到社区。当局期望把医院的管理、资源和服务下放,建设分级诊疗制度,鼓励慢性病人改看基层家庭医生,大医院也要把护理服务、医生专业技术、药学服务等下放到社区。

上海居民马小姐患有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经常进出医院。她说近期已听说分级诊疗制度即将实施的消息。对于以后可能需要到社区医院看病,她表示忧虑。

马小姐:我不能说小医院绝对没有医术水平,但是由于大医院有充分的资源而小医院没有,还有医生方面,小医院的医生现在除了开药,一般很难在病例上有什么突破,造成了很多病没法确实治疗。有些社区医院的医生看的病例少,得到的有效的培训少,它的医术水平肯定要低一些。它动手术的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还有一点,每个医生都有他的医学水平的限制,我觉得某医生看我这个病最好了,但是现在受到限制了,我不能到你这儿来看病。

中国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受到部分人质疑,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岳却认为,大量病人集中在等级最高的“三甲医院”接受治疗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他表示,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最重要是把病人合理分流到基层。

王岳:也就是说小病、慢病应该从基层看起,发挥“守门员”的作用。现有除了卫计委这些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医保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才能让病人分流。举个例子,你这个手术基层医院可以做,三甲医院也可以做,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报销差距是在10%,高的到20%,也就是说100块钱的手术费你在基层(医院)做给你报销80块钱,那你到三甲医院做给你报销70块钱,只差了10块钱,这对于公众不太敏感,如果把这差距拉到30%可能就很明显,这样的话可能就会比较明显的让老百姓根据价格因素,更多的考虑在基层做小手术。

王岳又认为三甲医院取消门诊是今后的大趋势。

王岳:就像欧美国家那样,它的综合性医院更多的是专科医生,只有全科医生会诊后或者一些极危病症才可以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来解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分流不合理。头痛、发烧、感冒他也到三甲医院看病,做一个阑尾炎的小手术他也到三甲医院看病,这个必须要扭转。

特约记者:高锋/责编:石山/嘉远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