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上海频道4月25日发出一篇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的专访指出,管控区外的社会面病例数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社会面清零仍非常艰巨,高龄患者与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故是上海当前救治面临的最大挑战。另外微信上民众私下流传八零年代上海市领导阶层照片及谈话,流露怀念当时的治理方式。
《人民日报》上海频道“大江东”栏目发表了张文宏的专访,使用的头衔是“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记者一开始问道,4月以来,上海实施了严格的全域静态措施,坚决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成效如何?
张文宏回应称,上海从每天最高2.7万例感染,逐渐降至每日2万例。他说,虽然疫情仍存在较高反弹风险,但好消息是管控区外的社会面病例数呈逐步下降趋势,部分行政区已实现社会面筛查全阴性。但是,张文宏指出,“后续的社会面清零工作仍然非常艰巨。”
张文宏提出他的忧虑,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龄78.7岁,且都患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这些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虽然新冠引发的肺炎不一定严重,但基础疾病的救治,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张文宏补充说。
张文宏曾主张与病毒共存 被认为与中央不同调
“这可能是调整政策的前奏吧!因为张文宏看问题比较客观一点,病毒共存观点是对的,海外还有国际上好多专家都把病毒奥密克戎,传播性非常强但是致死率非常低,像是普通感冒一样。”上海顾先生对本台表示,现在政策不该像武汉刚爆发疫情一样,搞动态清零、全员静态管理这都是不对的,这就是劳民伤财、过度防疫,害得老百姓吃喝、生活都严重困难。
张文宏曾在上海全面封城前发文主张与“病毒共存”,被认为与中央不同调,3月26日后便没有公开露面。
直到4月9号澎湃新闻报导张文宏对防疫的看法,他在访问提到“动态清零”。他说,“ ‘动态清零’ 政策与鼓励疫苗加强接种策略,都是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
4月22号中国新闻网报导,张文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强调“科学抗疫”的重要性。“奥密克戎确实比较难对付,但只要坚持用科学方式认真对付它,就能够远离奥密克戎的恐惧。”张文宏表示。
台湾学者:上海已在找台阶下
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网路安全与决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贞仪接受本台访问时分析,上海政府前几天开始提出“社会面清零”,用语就出现变化。希望可以透过用“社会面清零”,在疫情仍持续的状况,让上海找个台阶下。至少表面上可以在一定时间点达成它的目标。
杜贞仪:“一个既定的政策,讯息的管控。对上海市民的诠释、跟对中国其他地方区别。对其他地方它有统一的版本,但是对上海人,他们把张文宏拉出来,再解释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是要做‘社会面清零’,目前重症很严重。”
借古讽今? 上海流传起朱镕基、邓小平文章和影片
上海的讯息管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来在微信私人群组中出现怀念上海老领导班子的照片,以及朱镕基担任市长时期的文章和影片流传。此外,中国民政部辖下的《公益时报》,19号刊出一篇《1988年上海大疫情,是这样战胜的》。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酿31万人感染,文章提到邓小平到上海过节,“他以最温暖的行动,鼓励着上海人民,坚定了他们战胜甲肝的决心。”这些都被认为是暗讽当今抗疫不力。
朱镕基竞选市长谈话:“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我觉得自己心里怎么想的,我就应该怎么讲。”
顾先生说,不管是老领导还是新领导,这次上海防疫做得真的很差。“首先一点他们没有经过我们全体老百姓的授权,也就是没有经过民意的测试他们有什么样的能力。”
杜贞仪解读,上海民众无法直接表达对目前状况的不满,确实有“借古讽今”或是对比方式呈现对时政的不满。她认为,上海疫情政治性非常强,党中央担心上海疫控出现变化,还是会有其他做法试图管控可能的影响。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台北报道责编许书婷温晓平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