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进驻工作结束,曝光部分地方和企业虚假整改的五项花招。但有评论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源自现有体制漏洞。
新华社的这篇揭秘文章表示,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工作曝光的环保虚假整改“花招”包括:一、靠表面功夫,玩“临时达标”;二、心存侥幸,整改工作按兵不动;三、不查问题,反赖举报不实;四、百般抵赖,拒不承认;最后是一查就停,一走就非法生产。
文章举例说,在整治广东清远的四条河流水质时,有地方政府为了“临时达标”而采取应急方式,没有截污也没有清淤,而是调水稀释。另外,部分企业缺乏环保意识,为了经济利益对整改工作一拖再拖。
文章强调,“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重点之一就是盯住各地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无锡民间环保人士吴立红认为,文章所总结的五项“花招”非常正确,但却没有提到最关键的原因。
“监管的环保部门弄虚作假配合企业。环保部门非但不抓老鼠,还和污染企业这些老鼠同吃一窝粥。这就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污染消灭不掉。其次,中国的环保部门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地方政府要看地方领导的脸面。”
吴立红补充说,新华社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国家目前的环保工作方向。
“他(新华社)是个风向标,看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现在重视环保。他(新华社)作为中央的喉舌,必须要讲一些话,表现出一种姿态。”
据了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并在“重发展轻环保”的思维惯性下持续恶化。而中国政府似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积极出台政策,希望解决污染问题。例如,今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不再征收排污费。同日生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明确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还有上述提到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要借势借力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对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王军涛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有很多问题都是机制的问题。上有动力,下没动力或者下有动力上无动力,因为做一件事有成本有收益。如果环保是地方政府的问题,但付出代价的是中央,这就不好办了。解决问题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允许媒体独立监督。不要中央让你(媒体)监督就监督。第二,让法院独立审判案件,不要让行政部门去做。第三,让受害者能够起诉。底下的受害人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调查、了解、揭露这些问题,并且得到赔偿。这比中央政府罚钱罚到自己的钱库里去管用得多。”
吴立红则呼吁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上要说到做到。
“领导们的意向是很好的,但关键是下面的人不去执行,消极对待,或者欺骗、糊弄上面。第二,我呼吁中国的媒体不要刮风一样,希望他们多说真话,敢于报道。环境本来就跟政治不搭界。第三,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猛飞,导致一片混乱,所以要摈弃畸形的经济增长和错误的发展观。中国三十年来发展到现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没有人主动管环境保护。第四,希望政府不要打击敢于说真话的环保人士。像我现在都是受骚扰、打击,这样很不好。最后,希望监察部门能够平反有关打击环保人士的冤假错案。”
经过中国官媒的曝光,地方政府对环保整改工作会不会更上心?污染企业会不会因此有所收敛?
吴立红认为:“很难,只能说有所改善吧。如果体制不改,环境污染的情况很难得到改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五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那么,环境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解决?
王军涛告诉记者:“建立一个现代、民主和法制的社会,让每个公民有权利。大家的事大家可以管,那这事就好办了。还有我觉得要有公民教育,让公民自己行动起来,这是最重要。”
王军涛强调,中国要是有宪政、民主、法制,还有独立的媒体后,解决问题的机制就会改变,这样才能更可靠、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难题。
(记者:韩洁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