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早前一篇题目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的文章在中国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波。该报编辑部星期三发文回应,特别提到该报三名记者被中国驱逐一事,认为这是中方的“报复”。
面对中国政府和网民的讨伐声浪,《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并没有道歉,只是在2月19日刊登的评论文章中介绍说,“亚洲病夫”称号事件发生后,收到泛滥成灾的投诉邮件,而编辑部决定发表部分这类批评这个标题的邮件。
文章随即话锋一转,表示中国当天吊销三位该报驻华记者的记者证,以此作为惩罚和对美国国务院认定五家在美中国大陆媒体为“外国使团”一事的回应,试图转移中国民众对政府应对新冠病毒疫情不力的不满。
除此之外,《华尔街日报》编辑部的文章还为事件进行了说明,包括澄清涉事文章的题目并不是作者、美国保守派外交学者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所写,“病夫”一词没有针对性,同时还特别提到,米德的文章没有在中国境内发表,原因是《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在中国遭受封锁。
文章批评说,中国官方处理新冠病毒疫情的惯用手法就是用符合官方说法的政治宣传“打民族主义牌”,把责任推卸给外国人,这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审查不同的声音,为了一个题目勃然大怒,将优秀记者驱逐出中国。
编辑部认为,类似的打压只会不断减少中国在美国的盟友。文章举例说,《华尔街日报》有很多评论文章对中国与美国的总体贸易关系持正面评价,其中,米德就曾批评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有关中国武汉肺炎有助美国经济的说法。
“亚洲病夫”触动了中国的哪根神经?
那么,一个只有十个汉字的文章题目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大的讨论呢?
据介绍,“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清朝末期,据称由外国人最早使用,意在批评腐败的晚清政府和社会,以及普遍吸食鸦片、体质和精神病弱的民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也引述专家分析说,“中国人是疾病携带者”的说法源于白人至上主义、本土主义者对十九世纪晚期亚洲移民的恐惧。
由于该词象征着民族耻辱,并在之后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洗脑教育,造成中国民众对“东亚病夫”尤为敏感。
米德的文章发表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严词指责米德“应该为他的言论、傲慢、偏见和无知感到羞愧”。
中国网友也纷纷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撑”中国。
网友ccz13反问说,“一流感死一堆人的不知道是谁?”。网民Tdvsht123说,“标题党吸引流量差不多。美国人喜欢看鼓吹中国崩溃的言论”。网友驴家正能量更强硬表示,“必须硬气,不公开道歉就永久让华尔街日报在华没记者”。
但同时也有网友提出相反意见,认为“太敏感,恰是自卑的表现!”。
(记者:韩洁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