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封百人联署公开信谈疫情 目的大不同

0:00 / 0:00

百名中国学者写了一封公开信给美国人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大力赞扬,强调我们都是病毒受害者,呼吁美中合作。巧合的是,同一天,美国也有百名学者联署公开信谈疫情。两封信有什么不同?美国学者怎么解读中国来信呢?

4月2日,国际期刊《外交学人》刊发了一百名中国学者联名《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英文版,信中提到当前中国的疫情已得到控制,呼吁全球合作、停止埋怨、指责。信中写道,“中国同其它出现疫情的国家一样,都是病毒的受害者。”

华春莹附和:我们都是受害者

信件联署人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告诉本台,这封信是由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几周前发起,3月25日以中文版刊出。刁大明说,主要目的是回应来自美国一些污名化、政治化、情绪化的声音。

信件联署人包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月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肯定这封信是正面的声音。

华春莹:“现在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理性、冷静、正面、积极的声音。就像公开信中提到的,这场疫情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同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一样,都是病毒的受害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美联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美联社)

学者:中国以"受害者 " "命运共同体 " 改变叙事

本台注意到,中国官方媒体及推特账号都大量转发了这篇中国百名学者的公开信,并反复使用”命运共同体”一词。几天前,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提升话语权》中,也同样强调推广 “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法国居斯塔夫·艾菲尔大学(Gustave Eiffel University)讲师黄钊告诉本台,这在政治传播学上是一种改变叙事的方式,透过一个中国外交官不断宣传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社区等概念,转变对中国的舆论,一来不再追究病毒扩散的失责,二来忽视中国信息的不透明。

“朝着以中国为中心的话语权建构,希望在疫情中展现一种中国大国的领导力、责任感。中国通过外交推特大量转推正面的中国解决方案,形成语言学上重复的乘数效应,在不断重复中国正面形象后,聚合到外宣的正轨上。”

台湾中正大学战略暨国际事务研究所助理教授林颖佑则向本台表示,中国对内对外采两手策略,一方面在国际上用有知名度的中国学者,以英文宣传表达善意;但另一方面中国官媒、中国政府官员对美国的负面攻击或宣传也没有停止。

“一边释出善意,一边还在增加对抗,就中共的角度这两个是不冲突的,因为有时对外的强硬是对内宣传用。”

美国学界如何解读中国来信?

中国学者写给美国人民的信,美国人买单吗?本台询问了五位美国学者及前官员,他们对信件中谈到世界联合打击病毒的讯号都表达肯定,但也都对这封信刻意忽视的信息表达担忧。

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员魏光明(Graham Webster)对本台表示,“中国也是受害者”的叙述是中国外交部在面对外来指责时很常使用的应对方式。过去在处理中国黑客攻击事件中,中国就曾多次使用此叙事模式。

曾任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中国科科长的包士可(Joseph Bosco)以书面向自由亚洲电台表示,

“‘中国也是受害者’是一种欺骗性声明。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区,无疑是受害者。但是,这场灾难的肇事者是中国共产党及其运作的腐败、不透明、高压的制度。”

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高级研究员莎拉•库克(大纪元)
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高级研究员莎拉•库克(大纪元)

美国非政府人权组织自由之家高级研究员莎拉.库克 (Sarah Cook)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对比这封受到官方背书的中国学者书信能够在《外交学人》刊出,外界更应该关注过去那些被迫撤下、被消失的中国声音。比如曾在二月初,10位武汉教授联名发信提倡言论自由,批评当局训诫李文亮违背宪法应当追究,或是公开呼吁习近平“让位”而被捕、受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中国学者许志永。

她说,“所有这些(批评声音)都被中国官员忽视或删除。如今这封百名中国学者的信只印证了中共的双重标准。中共一方面对特定学术公开信公开宣扬,另一面又打压异见。”

美中学界相互致公开信 有何不同?

4月3日,一封由近百位美国学界联名的信件也在亚洲协会网站上刊出。这篇标题为《拯救美国、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生命》的文章,呼吁美中两国在竞争日渐激烈、价值观严重分歧的环境中,仍该把全人类福祉放在第一位。

信件的联署人之一、在华盛顿的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这封信与中国学者投书近乎同时刊出只是巧合。他比较两封信件的不同在于,中国学者强调写给""美国人民";但美国学者们的信并未针对任何人,而是集结来自前政府官员、学界、新闻工作者的声音,旨在对政府政策做出影响力。

戴博说,"美国的来信对美中关系的争议性质更为坦率,并点出即使两国关系面临许多难以克服的争端,两国是否能找到在意见分歧下相互合作的可能。"

自由之家高级研究员莎拉.库克 (Sarah Cook)也有类似的观察,她说虽尊重这些中国学者的声音,但中国学者的信看起来“强烈地应和着华春莹的语调,且完全地忽视中共对信息的控制及对疫情的政治化操纵”。

记者:唐家婕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