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贷"风暴扩大 中国维稳、救市两难

0:00 / 0:00

中国房地产业由烂尾楼引发的"停贷"风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除超过三百个盘楼维权业主已发布“断供”声明外,房产供应商也陷入信贷困境。形成这场风暴的背后原因何在?当局的应对措施又会对经济、金融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 停贷" 风暴蔓延 房产供应商也拒还贷

这波全国“停贷抗议”的浪潮,是从江西景德镇开始打响的。

6月30日,当地900多户恒大烂尾楼业主发布《强制停贷告知书》,要求已经停建了一年多的项目需在10月20日前全面复工,否则业主们会强制“停贷”。这份声明发出后的不到20天,全国各地有问题的楼盘业主业纷纷响应。根据网络平台Github上的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0个城市、300个楼盘业主发出类似的“断供”声明。

这些烂尾的房产遍及二、三线城市,但也涉及到北京、上海及广东等地,如恒大、佳兆业、绿地控股等大型开发商的数十个项目,及中小房企。多家投行分析师估计,中国此轮风险房贷金额可能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停贷"风暴还正在扩大至房产供应链领域。中国媒体财新网19日一篇英文报导指出,数百家地产相关行业的供应商也向当局提出投诉,称由于中国恒大等开发商仍在拖欠款项,他们已无力偿付债款。网上还流出一封日期标注为7月15日的《湖北省全体恒大供应商、小微企业停贷停工告知书》。

截至目前,恒大集团尚未回复本台的置评查询。

“停贷”事件爆发以来,中国六大银行多次强调“总体风险可控”,中央银保监会官员则在17日敦促银行继续掏钱“承担社会责任”,向符合资格的房企提供贷款,以支持项目完工。彭博社18日报导,“中央”考虑向烂尾楼的停贷业主提供缓冲期。

这些当局可能出手的讯息,虽然刺激了本周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房企及银行股价回升。不过,经济学者警告停贷风波可能会削弱消费者对房地产信心,进一步加深楼市低迷,对于整个房地产相关行业占GDP超过30%的中国来说,这场风暴的涟漪效应才刚刚开始。

“虽然受‘停贷’影响的抵押贷款债务金额还不足以威胁到中国的整体金融稳定,但消费者和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信任度持续崩溃,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风险。” 研究中国城市发展与政治的美国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翟若楷(Kyle A. Jaros)告诉本台。

上百楼盘业主齐宣告停缴贷款 中国金融系统地雷恐连环爆?(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上百楼盘业主齐宣告停缴贷款 中国金融系统地雷恐连环爆?(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 真的没有办法了"

对于走上“断供”这条路,河南业主林先生告诉记者,“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河南是此次停贷潮最广泛的省份,目前累积涉及超过60个建筑项目。八零后的林先生在2020年以首付20万、每月还款3300元的贷款,购入位于郑州黄河北岸的恒大项目,该项目原定2021年夏天交屋。这是他第一次买房:“去年说是720暴雨影响造成停工,但后来就一直没动静。这个月(业主群)决定加入断供……,这毕竟是个艰难的决定阿。”

武汉绿地光谷星河绘的业主小李,则已经在维权路上走了一年多。他在2020年底买房,不到半年楼盘就停工了。他与其他2000多户业主参与了一次次的谈判,也向武汉市房管局相关部门反映,并按规定流程走上信访之路。但在没有得到回应的情况下,业主们又组织了几百人到市政府、建商售楼部拉横幅抗议。

“最后我们去了武汉市政府,一个处长拍胸脯保证会处理,说你们这个楼盘绝对不会有问题的,让我们选了代表跟政府谈判,因为我们维权去了两、三百人吧……。最后现场工作人员、一些辅警把业主们通过欺骗或强行推上几辆大巴,往不同方向开二十多公里以后,让业主下车……。就为了维稳。”小李购入的是当地著名的“最高学历楼盘”,因为看好武汉的科技企业发展,这栋楼盘的2400余户业主中超过六成有大学以上学历。

小李与其他业主们一起研究财务报表、相关法规,发现整个建案过程中,从一开始土地出让的合同、预售证的发放、银行的放贷,以及房管局监管预售房资金等都有违规行为。最关键的问题更在于: 有超过7亿元的重点监管资金被开发商挪用。

业主们商议后,在7月10日发布《停贷告知书》,提出将自合约交房日即今年12月31日起,停止向贷款银行偿还个人贷款的每月还款,直至楼盘完工验收合格交付。

记者尝试联系绿地控股集团,至截稿并未受到置评请求的回应。

“ 银行违规放贷,房管局监管开绿灯,在进度没有达标之下把我们监管资金都发出去了,然后开发商挪用巨额资金。为什么他们的错误与违规都要我们购房人去承担呢?这是极其不合理的事情。”小李说。

另一位绿地的业主王先生19日以文字回复本台,目前这些"救市"的信号都是小道消息,他的楼盘没复工也没有收到银行通知提供还贷的缓冲期。"救不了。我已经不期待(政府)了。"他写道。

因为安全考量,上述三位业主都不愿使用全名受访。

现居美国的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程晓农告诉本台,在中国现有的制度下,立法、监管的各层面,政府都站在房地产公司的一边。这导致从香港引进的“卖楼花”,也就是预售屋制度,在中国扭曲变形。理论上,中国预售制允许房产项目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建商才可按施工进度分批从监管账户提取业主缴交的资金。不过,中国各地却出现地方银行纵容、开发商违法提取资金,甚至挪用到其他的土地买卖开发,再开盘、卖预售楼的情况。

程晓农认为,在市场看好时,这原本是一场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都能从中获取暴利的高杠杆金钱游戏;但经济放缓、房市降温,在缺乏监管下的腐败发生,最后热钱潮水退去,死在沙滩上的是按月缴房贷的业主,以及烂尾的房产泡沫。

“我觉得狠难过、很愧疚啊,我本来买房是想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现在房子烂尾了,我还背负着一百四五十万的债务,相当相当难受......。”这也是小李的第一套房,首付70万,他东拼西凑,除了自己的存款,还向家里借了10万、找朋友借了20万:“开发商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处罚,也没有以经济犯罪的形式被逮捕,他们还在逍遥自在。为什么我这区区一百多万,就要给我的信誉造成影响呢?这个不平等信用体系下,后面我再也不会买房子了。 ”

位于江苏太仓的恒大文化旅游城是一个混合用途的住宅-零售-娱乐开发项目,但该项目已于2021年9月17日停工。(法新社)
位于江苏太仓的恒大文化旅游城是一个混合用途的住宅-零售-娱乐开发项目,但该项目已于2021年9月17日停工。(法新社)

中央大力维稳、谨慎救市

经济学者们担忧的也包括类似这种“不愿再买房子了”的消费者信心下降。

“中国经济通常讲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投资主要的部分是房地产,很多工业投资的支撑,也是来自房地产的间接投资,比如家用电器、玻璃......。所以,一但房价下跌、房产进入萎缩状态,整个投资就会萎缩,中国经济就会结束20年的繁荣,搞不好进入衰退。”程晓农还说,“有个指标很清楚,如果中央有办法两、三天就出来了,托这么久,原因就是办法找不着啊。”

路透社20日引述一位开发商高管的说法,他表示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发生,即没有新的购房者愿意购买预售的公寓,但开发商却又需要用出售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单元来获得微薄的资金以完成建设。

“用剩下的钱偿还银行贷款之后,如果还有钱的话,几乎不可能再偿还在岸和离岸债券。”上述高管说。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这个骨牌会倒向金融业,而河南村镇银行冻结储户存款事件就是一个示警:“我存在银行里的钱消失了,人们怎么不恐惧呢?我的存款还在不在?如果还在,我是不是该把钱取出来?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或是只要有两成的储户有这样的想法呢?”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0%。

这场停贷风波的到来,对即将在二十大寻求连任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的迹象。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有约七成的财产是跟房地产相挂勾,房市的下滑显然也成为敏感的政治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与“停贷”相关的话题讨论及文章业正面临审查。在加密软件Telegram上的一个全国停贷业主自救群中,业主们热烈又无奈地讨论着若微信群全被封锁,他们该如何串联组织维权?

“我只希望能像河南储户一样,团结群众的力量,推动政府帮我们解决问题。”一位业主说。

“解决不了的,基本上都是靠牺牲一部份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持大的机器能运转。”另一位业主写道。

“从历史上看,只要吃饱饭就不会起义。”另一位说道。

与此同时,一些已经陷入财务困境的地方城市,继续透露着缺乏能力来拯救地方房地产危机的信号。

“北京还没有采取果断行动援助陷入困境的地方,大概是因为它正在与地方政府讨价还价,不想让步太多。” 翟若楷(Kyle A. Jaros)告诉本台,“但如果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拖得太久,信任危机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更加严重。”

记者: 唐家婕 记者郑崇生、凯迪对本报道亦有贡献 责编: 何平 网编: 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