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亭二手网站贱价贩售 成黄昏产业?

0:00 / 0:00

近日,二手物品交易平台“闲鱼”上充斥低价出售的核酸检测亭,随着中国放宽新冠封控政策,中国各地已经没有强制做核酸的需求,然而,厂商基于预期心理,预先生产了大量的核酸检测亭,如今检测亭滞销让业者苦不堪言,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堆“破铜烂铁”。

《每日经济新闻》1月12日报道,中国二手物品交易平台“闲鱼”上,四处出现低价出售的核酸检测亭,其中,闲鱼卖家于子非在12月26日标示核酸亭售价12500元,到了1月6日他便降价到了8000元,还在商品简介上写到“价格私聊,给钱就卖”。于子非表示,当初他购入核酸亭时,一个亭子花了15000元,如今折价超过一半,却还是乏人问津,而他出售的核酸亭中,最新的亭子只用了7天。

建造、经营核酸检测亭一度获利可期

除了像于子非一般的个人卖家,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与上市公司等大型厂家也有大量二手回收或全新的核酸检测亭,在仓库里“吃灰”等待出售。这些厂商会选择进入核酸检测亭市场是在去年5月,北京当局宣布打造步行15分钟就可以做核酸检测的“采样圈”,当时生产检测亭的获利可期。若是照每3000人分配一个核酸检测点计算,光是一、二线城市就会需要16.8万个检测亭。而在高峰时期,负压的核酸检测亭批发价可以卖到5万元一个,最便宜的也要两三万元,估算下来,光是购置核酸检测亭,总计就需要花费47.5亿元左右的人民币。

然而,这些厂商没有预期到的是,2022年底,竟然碰到封控政策大转弯。

对此,旅美政治经济评论人士秦鹏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告诉记者,中国当局支撑核酸检测的经费一部分来自医保,另一部分来自地方财政,而三年的动态清零与大规模核酸检测,已经使地方政府财政拮据,这也是北京当局最后决定放宽封控的原因之一:“一个就是经济不行了,另外一个就是白纸革命等民间抗议、国际压力,还有,地方政府真的是没钱了,所以最终来讲就是弄成了一个烂尾楼、烂尾工程。”

除了贩卖核酸检测亭的收益,业者也可以靠经营核酸检测亭赚钱。有厂商粗算,在检测高峰期,一个检测亭的单日检测数约在300到500左右,以300例检测样本计算,一日约可以赚取3000元以上利润。

如今,核酸检测的利润“蛋糕”已经消失,个人、工厂、第三方检测机构都急着逃出核酸检测市场,所有业者都担心被市场套牢。

2022年12月11日,身穿防护服的工人在北京一核酸检测点等待进行 COVID-19 检测。(美联社)
2022年12月11日,身穿防护服的工人在北京一核酸检测点等待进行 COVID-19 检测。(美联社)

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核酸检测恐赊帐

秦鹏认为,核酸检测产业已经成了“明日黄花”:“前两天我们看到重庆企业出问题,重庆大肚口,它原来是大肚口药厂,叫做中元汇吉公司,它就是做核酸产业的,结果突然间订单就没了,他就要把临时雇佣的人开除掉,后来就爆发了冲突。原来的核酸亭,或是大白,他其实也是同样的,因为现在不用做检测了,现在的产业就相当于过时、废弃、被抛弃。”

秦鹏说,中国政府如今面对更严重的整体经济问题,因此无心照顾核酸检测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他(中国当局)不在意的,他(相关产业)实际上就是个政治工具,需要的时候把这些拉出来遛一遛,不需要的时候就抛弃掉了。还有一批核酸产业将来帐能不能结,我都觉得是个难题。因为很多地方政府没钱,很多是欠款,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做核酸都是应收帐款,这一大笔钱政府肯不肯给我都觉得是个事。”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则认为,即使中国社会对核酸采检不再有大量需求,但是核酸采检产业整体而言对于中国社会仍有重要性。

李恒青说:“核酸检测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是核酸检测方法的开发,包括检测试剂的开发、检测办法的开发,这一块是产业链的基础。第二个是核酸检测需要人来操作,他要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或者是核酸检测棚,有这种facility(设备)。这些facility(设备)正在被大量的贱卖,因为用不到了,原来是库存积压,现在看来是用不到了,所以现在不贱卖就变成废品。但其实核酸检测从技术到检测产品还是需要不断的开发,因为不开发就不能更好的捕捉到现在新的特异的变种毒株。”

记者:唐缘媛 责编:梒青 网编: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