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危机”逼近越来越多的孩子(二)

在前一集节目里,我们谈到中国小学生中的“伙伴危机”正在逼近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次节目里我们将继续讨论为什么儿童有同龄伙伴一起玩,会促进身心发展,以及家长在孩子交友和择友方面应当起到哪些积极作用等等。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含青的采访报道。

最近在南京市对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放学后或在节假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找不到玩伴。不少孩子抱怨“没有伙伴一起玩”,“没有朋友”等等,他们放学后或在节假日中,经常只有自己在家中看电视、玩玩具。对越来越多的孩子找不到同龄玩伴,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教授认为,这对儿童是不利的,因为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一起玩耍的伙伴,使他们从小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这样才能为将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打下基础。蓝云教授说:(录音)

蓝云教授提到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由于电脑在中国的发展, 时下的有些孩子可能对伙伴的需求不象以往那样强烈。蓝云教授说: (录音)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小刚补充说,在孩子身心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如果有时间能与孩子一起玩也很重要,在这方面中国父母应当向美国父母学习: (录音)

有调查显示,一些家长甚至学校对孩子交友的过多限制,也影响了孩子之间的玩耍和交流。比如有的学校老师规定不许孩子与成绩不好的人玩,而不少家长呢,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家庭条件好、学习好的孩子交朋友。一项来自上海的调查数据显示,39%的家长反对孩子放学后找同学玩,34%的家长勉强同意。对此,现住西安的原陕西电视台记者、身为父亲的马晓明评论说: (录音)

那么,家长在孩子交友和择友方面应当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呢?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蓝云教授说,家长在孩子小、对是非没有分辨能力时,制定一些择友标准也是必要的,但到一定程度上就应当放手: (录音)

邓小刚教授说,社会、学校也应当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为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他说,如果家长和学校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不注重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成长为只知道死读书而无法适应社会的人。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含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