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号”以寻找外星生命痕迹为首要任务,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大型、也最先进的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80天以来,稳定而不间断地将火星地表图像、行走速度和距离,以及地质挖掘探测数据传回位在洛杉矶的控制中心。
参与“火星任务”电脑系统设计的何宇滔说,在尚未确定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以前,“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克服强光和原子微粒伤害等技术,是眼下最有指标性的科学成就。
他表示:“最大成就在于技术上取得很大突破,参与本次任务的科学家在『好奇号』顺利登陆火星之前,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最终能够成功。它能成功着陆,并且开始运作,带给我们很大成就感, 也让科学界过去诸多假设和猜想都得到证实,印证了现有技术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何宇滔进一步说明, 其实“好奇号”电脑系统记忆体和运算速度都比不上iPhone手机强度,最令科学家们感到振奋的是它印证了事前对太空环境的诸多猜想,化未知为具体。
何宇滔说:“科学界试图探测火星之上是否可为(生物)居住环境,这一部分才刚开始。在此之前有很多关于技术层面的猜想, 包括探测器能否成功在火星着陆?“好奇号”内装人类最先进的太空电脑,其功能可靠性能否达到科学家预期?这些都已得到证实。另外,太空电脑必须要着陆第四天自动更新软件, 相当人们要自体移植一个全新的大脑,如今得知电脑在火星上已成功自体更换软件,我们过去所流下的汗水和承受的辛苦也随之一扫而空。参与本次任务最大的辛苦在于要设法克服各种技术难题,这必须集合众人智慧,才能把过去未知的技术转化成已知,期间承受的苦不在体力,而是在脑力。”
当美国宇航局“火星任务”地面控制中心为“好奇号”成功登陆而拍手欢呼的瞬间,美中两国“太空竞赛”态势也更为鲜明。何宇滔身为美国探索外星的一份子, 自期以宇宙无限、人类渺小为信仰,不以竞争为包袱。
何宇滔表示:“我想,竞争不是坏事,关键在于竞争是为了将技术往更好方向推进,在相互竞争背后,也希望将来能够推动彼此良性的合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萧融发自洛杉矶的报导